“上海话”的题外话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我赞成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上海话及各地方言的文化传统,但那位编辑若因摘录一篇已公开出版文章而成为替罪羊,实在有些残酷。

由于在外界评论中多将此事描述为“上海新民晚报刊登‘上海话没文化'文章引发上海网民抗议”,我起初是颇有些讶异的:不是说新民晚报近年来一直苦于读者结构群老化么,怎么还能引发网民集结抗议,以至需要报社被迫公开致歉处理编辑?根据经验,愿意并且能够在网上设定议题表达意见的多为年轻气盛者,如果这份上海老资格晚报真能保持在青年网络活跃分子中的影响能力,就算被骂,广告部人士也该有几分欣喜吧?

后来才知道,摘录这篇文章的是新民晚报社区版,而非这份上海老牌晚报自身。所谓“社区版”是一份由新民晚报主管的2009年新创日报,自上海家庭报改版而来,早间发售,曾多有在写字楼等处免费派送推广。于2月4日刊发该文的更是“子报”中的“子版”--浦东版,发行地域系以陆家嘴为核心的上海浦东,主要通过地铁口等处发售派送。

事件演化到2月6日报社公开致歉、编辑停职处分后,上海媒体“沉默是金”可以理解,但外地媒体已是心有戚戚不说不快,在本人所见的得到沪外媒体公开发表机会的相关评述中,无一例外地表达了对“上海网民”不够宽容、过于敏感的悲叹,又或者指其实为上海本地“土著”与外来移民利益冲突的反映,更有引网络传闻之“退休领导人批示”一说,指责“权力干预”才是“没文化”。

您已阅读21%(516字),剩余79%(192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