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口婆心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发布柑橘市场现状、普及科学知识之外,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在同一个夜晚向“柑橘传言”进发,和不那么“官方”的媒体一起苦口婆心劝导地方官员:谣言止于真相,止于公开。
2008年10月29日

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以一种“错误”的方式,完成了一次“错误”的传播:一条蛆虫传言最终引发遍地烂橘。对中国新闻宣传主管者和研究者来说,蛆虫柑橘事件都应该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传播研究样本,从新闻出现时机、政府公信力、信息公开方式、传言认知理念 到媒体报道偏好、受众心理响应、新旧媒体错位,皆是这场悲剧的元素。

发布柑橘市场现状、普及科学知识之外,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在同一个夜晚向“柑橘传言”进发,和不那么“官方”的媒体一起苦口婆心劝导地方官员:谣言止于真相,止于公开。

“传言的杀伤力往往会远超过事件本身”,国家通讯社昨播发“新华视点”长稿,对一连串“传言危机”进行总结。全篇以“传言”代替更多官方文本中通用的“谣言”二字。三则小标题:危言恶化危机;传播手段突变增强传言杀伤力;应对传言,关键是公开透明,加强权威部门的公信力。文章不仅举出柑橘短信,更以早前“剧毒花生”、“酒类致癌”传言为例,称尽管有关部门声明“子虚乌有”,但网络传言仍然“客观上放大了三鹿奶粉事件的阴影,在某些局部引起了人们的恐慌”。电稿引用专家言论说,对社会危害严重的传言,在加大监管和惩治力度的同时,也不能一味地“堵”,更重要的是公开透明,加强舆论引导。结尾更向官员喊话:在信息化时代应对“传言危机”,必须学会运用信息化的策略。归根结底,这是一个能否与时俱进地改进执政方式、加强执政能力的问题。

其实,在这篇电稿文本中,新华社将多半笔墨用在了描述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传言杀伤力,所举事例系以金融界传言为主。但各地市民报纸广为刊用之际,亦作出类似删节选择,将主要内容和标题重点留给了桔子。

作为中共中央宣传部直接管理的强势媒体,央视也需要这个危机时刻作出更多努力,哪怕桔子已然烂了一地。在昨夜新闻1+1里,白岩松谈起消费者为什么更相信短信时,承认是因为“大家心里现在还有这样的一种想法,就是说有一些信息政府是不会发布的”,为政府部门提供的传言应对路径是:第一,永远比它快。第二,将来还会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大家对政府是不是会第一时间传递这种资讯,会有一定的怀疑,你就不断的打消它的怀疑,这种信任就建立起来了。

您已阅读24%(893字),剩余76%(286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