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评:有关茅于轼的舆情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批评茅于轼的文章都有一个通病:“诛心”太多,真正能用数据、事实驳斥茅者太少,更有将茅之观点极端化的倾向。
2008年12月28日

周末以来,颇为关心茅于轼在“炮轰18亿亩耕地红线”之后的舆情。

作为天则经济研究所当家人,茅于轼近年来在中国舆情中还算“正面形象”居多(至少在提出8000元起征个税时就收获极多“民意”)。周四《每日经济新闻》刊出驻京记者报道,称其发布“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研究报告,结论为: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错误,甚至有害。耕地“红线”导致土地供给有限,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房地产价格大幅度上升。

作为掌控中国舆论议题设置的重要力量,四大门户网站中,搜狐腾讯网易皆在周四新闻首页显要位置转载《每日经济新闻》此篇报道。被网站编辑们在标题等处呈现出的事件重点有以下三项:炮轰“红线”、茅称“红线”导致房价上升、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拂袖而去。作为门户领跑者,新浪却顶住了点击量诱惑,坚持全天不在新闻首页转载此稿。

毫不意外,周五,针对茅于轼言行的评论迅即成批出现。在得到媒体发表机会的文章中,批评茅于轼者占绝对多数,如“中国人没饭吃能不能找茅于轼”等。当然,网易编辑找出了其间最有份量者,“茅于轼说得再好也是卖国”,于新闻首页评论频道全天推送,标题中即标明此系“新华网重炮”。

您已阅读20%(492字),剩余80%(193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