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管理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2008年,从春天到冬天,萨科齐的形象在中国媒体上展现为一个巨大的S型。中国人民在表达愤怒,法国政客在不以为然。这样的情绪对比基本构成现今中国媒体的两大报道重点。
2008年12月8日

2008年,从春天到冬天,萨科齐的形象在中国媒体上展现为一个巨大的S型。中国宣传官员是有先见之明的,他们或许预料到急转弯之后还有急转弯,因此,即使是在这位法国总统以领袖姿态出席亚欧峰会期间,人民日报也不过就是给了篇内娣锰浮?lt;/p>

事实证明,宣传官员们的谨慎是有道理的。无需强行转弯,他们便可顺畅地表达出中国政府对萨科齐的失望、愤怒、鄙视。

在传达中国执政者对萨科齐会见达赖的不满时,中国媒体主要呈现为三个梯队:作为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外界解读为信号的人民日报,今日所刊不过外交部抗议表态,置于四版左下方,央视新闻联播今日亦只是在后半时段口播一条法国资深媒体人发出公开信批评萨科齐,都还算不得重装上阵;各地市民报纸则更进一步,新华社电稿标题基本均上头版,其中如重庆时报、新快报、东方早报等更是以其为头版头条,形容萨科齐之举为“悍然”,称其“开创恶劣先例”;但要说报道力度之强,终非环球时报莫属。

环球时报不愧为人民日报之子报,环球网不愧为环球时报之子网。

“不顾后果悍然见达赖,辩称此举不会伤中国——萨科齐挑动中法风暴”,这是今日环球时报见报头版大标题。自上周始,这份中共中央机关报子报即连续使用头版报道聚焦萨达会,夹叙夹议,引用网民留言表达愤怒,多有“见识中国人民力量”等表述。而环球网作为周末两日的替代发言平台,更是指引中国舆论议题,“特约记者”们的署名报道被广泛转载。

您已阅读21%(594字),剩余79%(222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