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对话

FT商学院

Signal的惠特克:“我认为人工智能就是为监控而生”

加密消息服务的负责人解释了为什么她是一个隐私绝对主义者,以及如何打破大型科技公司对人工智能的控制。
3小时前

黎巴嫩濒临崩溃,阿拉伯世界等待美国出手

中东各国将遏制以色列和真主党之间的战争视为西方的责任。
3小时前

以色列称空袭贝鲁特并击中真主党总部

黎巴嫩首都遭受最大规模袭击,据说袭击目标是该组织指挥官哈桑•纳斯鲁拉。
3小时前

一周新闻小测:2024年9月26日

您对本周的全球重大新闻了解如何?来做个小测试吧!
4小时前

可能塑造新太空经济的卫星频谱之争

埃隆•马斯克的SpaceX正在推动放宽低地球轨道传输的功率限制。现在,中国也计划推出自己的星链版本。
4小时前

美国大选陷入僵局:“他们寸土必争”

距离投票日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哈里斯和特朗普之间的竞争太接近了。有什么可以改变选民的观点吗?
5小时前

全球股市会继续“融化式上涨”吗?

自美联储大幅降息以来,投资者似乎已将担忧抛诸脑后。沪深300指数创下2008年以来最佳单周表现。
5小时前

全球化
我们的领导人必须拒绝复仇政治

我们需要吸取的不是1944年的教训,而是1919年的教训。
5小时前

美元
下一个爆仓的套利交易是什么?

公司财务主管进行大量外汇押注;在中国,美元存款超过美元贷款的情况尤为明显。
5小时前

失业和身体不适:领取救济金的年轻人数量增加令人担忧

数据显示,富裕国家越来越多的人转向福利。
5小时前

先锋集团计划再次进军主动管理固定收益市场

首席执行官萨利姆•拉姆吉提及资产类别中的低效和机遇。
5小时前

阿兰•布查尔:想要吞下7-11的“病态企业家”

这位加拿大企业家将一家小店打造成拥有16,700个网点的全球便利店帝国。
5小时前

爱马仕发力高级定制,仍然看好中国的机会

阿克塞尔•杜马斯表示,在其他公司正在遭受重创的时候,该集团仍计划在中国扩张。

FT杂志
利用“杀手细胞”来战胜癌症,是一门好生意吗?

抗癌战争的下一阶段可能是利用患者自身的血细胞来对抗疾病。

供应链超级英雄是如何保持世界贸易流动的?

平板家具巨头宜家成功抵御了新冠疫情和乌克兰战争的冲击。

Palantir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击败华尔街的质疑者

以与情报机构合作而闻名的软件公司将人工智能热潮推向标准普尔500指数。

法律
纽约市长埃里克•亚当斯被指控收受土耳其方面的贿赂和礼物

联邦检察官在刑事案件中起诉美国最大城市的民主党领导人。

路威酩轩支持盟可睐首席执行官增持奢侈夹克制造商股份

这笔交易允许雷莫•鲁菲尼增持这家意大利公司的股份。

摩尔多瓦警告俄罗斯破坏其加入欧盟的全民公决运动

欧盟和英国计划在脱欧后举行首次联合峰会。

飓风
飓风海伦给美国带来危及生命的风暴潮

强度排名第二的四级风暴正面袭击佛罗里达州海湾沿岸,并向佐治亚州北部袭来。

抗菌素耐药性在多个方面都是危险的

抗生素有效性的降低可能会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乌克兰面临严峻的步兵兵源困境

训练不足、战场倦怠和年龄增长,都影响了新一批入伍士兵的战场生存能力。

英国
马斯克缺席、赞助商犹豫: 英国加紧敲定投资峰会议程

埃隆•马斯克在未受邀参加英国下月举行的国际投资峰会后,对英国猛烈抨击。但这位世界首富的怒火并不是组织者面对的唯一障碍。

今日焦点

中国重新定义“能源强度”意味着什么?

柳力:“能源强度”定义有变,能源消费总量的统计口径仅涵盖化石燃料,不再包括可再生能源和核能,这可能影响中国实现2025年的碳强度目标。

2024年“两会”四大绿色看点

林孜,崔绮雯:“十四五”进程过半,面临提振经济和完成气候目标的双重挑战,今年“两会”折射出了绿色发展的信号。

两会观察:新能源汽车行业成中国各省最大焦点

尤晓莺:在对各个地方两会已经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提案进行梳理后发现,“新能源汽车”是今年中国各省级政府与工商学界最关心的能源热点。

如何让碳排放达峰目标短期可衡量?

张树伟:如果以2030年为中间点,2031-2035年的排放平均值小于了2030年的水平,那么逻辑上可以认为是达峰了。

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倾听珠三角社区居民的声音

牛雨晗:在易受洪涝灾害和风暴潮影响的珠江三角洲,社区层面正在探索气候风险识别和适应能力评估。

图片故事:牛肉在南美的地位正在下降吗?

阿尔科巴、比安奇、李晔丹:牛肉仍然是美洲消费量最大的一种食物,但随着全球饮食结构的变化,植物性饮食正在阿根廷和巴西兴起。

中国为菲律宾可再生能源“造血”

牛雨晗:相较于海外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与菲律宾这样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技术和人才培训交流项目,并不为人熟知。

天然气投资为何频频烂尾?

董连赛:天然气不是低碳转型的“替代方案”,诸多失败的投资案例也提示人们要关注天然气项目的各类风险。

全球可再生能源增至三倍的目标,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林孜:IRENA提出的全球可再生能源目标和能效提升目标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对这个目标持什么看法?

中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复盘:有进展、有特点、有挑战

姜梦楠:中国各地气候投融资试点的项目已经超过 1500 个,但在气候适应、社会资本投入以及项目标准等诸多方面问题待解。

COP28前瞻:压力与期待,中国在世界聚光灯下

林孜:虽然中国将在“损失和损害”议题上面临国际压力,但仍有潜力与美国开展气候合作,并为全球减排议程做出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有变得“更绿”吗?

尤晓莺:虽然专家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尚未敲定大量可再生能源项目,但今年还是发布了一些备受瞩目的清洁能源项目。

2023,极端天气下的中国生态小农

林孜:过去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逐渐成为新常态,“靠天吃饭”风险加大,生态小农探索气候适应措施,中国有待补上气候服务的短板。

中国电力市场的时空格局

张永平、周锋、彭丽楠、俞洋:统一电力市场建立,对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本文将分析中国电力交易现状和特点。

煤电保供“迎峰度夏”,中国电力行业碳达峰前景值得担忧吗?

夏志坚:“迎峰度夏”压力下,煤电项目核准迎来热潮,但可再生能源在中国电力系统中加速渗透的局面目前并未因此改变。

煤电在中国如何失去盈利能力?

张树伟:煤炭失去盈利能力,在当前的体制机制与政策框架内,是一个周期性现象,但可以用额外的政策工具,把它变成一个既定现实。

沙尘暴影响下,中蒙正在推进治沙合作

夏志坚:北京春季沙尘暴背后,是蒙古国牧民的生计和生活变化。科学家警告称,蒙古国可能已经跨过气候临界点。

新《野生动物保护法》:尚未平息的野生动物繁育争议

崔绮雯:一场拉锯五年的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案件在河南画上句号,而人们对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担忧仍在继续。

气候危机笼罩青藏高原

杨勇:气候变化下的青藏高原,高温、干旱时发,冰川融化加速、湖泊改变,荒漠化初显,威胁是多方面的、长期的。

在中国,“绿色就业”走红

姜梦楠:“社会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双碳”政策引发“绿色就业风潮”,预计到2025年,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将会达到100万人。

帮助消费者认识棕榈油有多难?

牛雨晗:棕榈油的可持续性问题在中国尚未成为一个公共议题,但民间社会组织的宣传活动已初见成效,方便面行业和个护化妆品行业充满潜力。

动荡世界中的气候外交:中国再出发

刘元玲:中国积极投入双边和多边气候外交,有助于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气候政策与行动,也为全球气候治理增添活力和动力。

告别“大拆大建”时代,中国建筑业面临低碳转型

夏志坚: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建筑业构成了中国社会42%的碳排放,如今大拆大建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这无疑会对中国碳排放带来深远影响。

煤改十周年,中国农村清洁供暖进展如何?

牛雨晗:为让农村居民负担得起暖气,政府亟需精细化清洁供暖补贴政策,考虑集中供暖的潜力,推进建筑节能改造。

怎样讲气候故事,能让读者“心动”

崔筝:气候报道越来越多,你真的能读进去吗?有人情味的好故事,是打动读者、激发气候行动的关键。

煤电是中国制造业第一大省拉动经济和电力保供的“良药”吗?

张小丽:中国制造业第一大省广东,正试图以拉动经济、满足当地电力需求和促进节能减排等名义上马大量新煤电。

欧盟《净零工业法案》对中国新能源企业意味着什么?

尤晓莺:这项旨在刺激欧盟本土清洁技术制造业发展的提案会不会造成贸易壁垒?来自一线的中国企业和欧洲专家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煤炭与可再生能源双增:中国减排走向何方?

柳力:中国清洁能源装机创下新高,但新建燃煤电厂数量也大幅增加。当清洁能源增长超过能源需求增长时,中国将实现碳达峰,可能会在2024年。

从俄亥俄州事件比较中美环境应急的异同

刘伊曼:面对重大环境事件,美国联邦环保局在响应机制启动、环境监测、污染赔付和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做法,为中国环境应急提供了一个样本。

为什么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引发了煤炭的进一步扩张?

张树伟:中国近年来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长迅速,但煤电与可再生能源绑定发展的模式拉动了额外的煤电投资,这为减排带来挑战。

西北暖湿化下,一个生态农庄面临的挑战

姜梦楠:虽然网络上流传着“西北暖湿化利好农业”的声音,但对当地农业来说,已经种植的耐旱作物产量和品质可能会下降,病虫害也可能增多。

两会前瞻:中国各省计划同时推进煤炭产业和清洁能源发展

尤晓莺:各省发布的工作报告显示未来一年内各省级行政区将同时关注煤炭产业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这可以预示全国两会可能讨论的一些要点。

俄乌战争并未导致欧盟化石燃料消费增加

柳力、龙迪:随着水电和核电供应正常化,以及更多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产能上线,今年煤炭消耗量将进一步下降。

欧盟“绿色关税”将如何影响中国碳市场?

尤晓莺:专家预计,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将成为推动中国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发展的“外部激励”,进而抵消一些长期影响。

中国如何将在线监测与公众参与结合来治理污染?

牛雨晗:中国已经拥有了全球最大的在线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但这套系统需要公众的帮助才能有效运用在企业污染治理中。

《湿地公约》如何塑造了中国湿地保护?

胡博翔、单诗尧: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中国的湿地保护体系在履约的促进和影响下逐渐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