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

关于货币政策的思考

李楠、陈开宇:美联储降息,为中国打开降息空间?央行是否应“放水”救股市?货币政策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中国经济当前问题能靠降息解决吗?

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增加,中国的货币政策何去何从又引起了多方关注。有人说央行必须尽快“放水”降息救股市,以避免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恢复市场信心;还有人说必须像美联储在2008年或2020年那样大幅降息才能拯救房地产市场,恢复国民经济;还有人说美联储降息会为中国央行打开降息空间。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均存在对货币政策的错误理解,对货币政策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缺乏正确的认识。

要理清货币政策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首先要明白货币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随机动态闭环控制问题,央行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市场制宜。盲目地认为央行无所不能,或简单套用别国经验,冒然采取极端货币政策去救股市、救房市,不仅无法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反而有可能增加“道德风险”,让经济进一步下滑。

一、市场环境下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只能在量价之间“二选一”

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由需求和供给决定。同样的,利率其实是经济中可贷货币资金(loanable fund)的价格,也是由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决定。货币供给量由央行决定,而货币需求由企业和居民等市场参与者决定。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央行无法控制社会货币需求,只能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货币供给量或利率,而且只能在控制货币的量或价中“二选一”,要么以利率为政策目标,为了让利率达到目标利率,就必须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相应改变货币供给量;要么以基础货币供应量为目标,那么就必须放任利率随行就市地变化。

二、由基础货币影响货币供应量的逻辑

在市场化的环境下,利率是由货币供给量和社会货币需求量共同决定的。这里的货币供应量是全社会广义货币供应量M2,包括M0和所有公司和居民的存款,而不是央行可直接控制的基础货币(包括M0和存款准备金)。那么基础货币的变化如何传导到M2的变化呢?

这就是“货币乘数”。央行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后,商业银行的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业务会使得M2成倍增加。基础货币供应量每增加1元带来的M2增量被称为“货币乘数”,货币乘数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二是社会公众(企业和居民)现金持有意愿。

先看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假设存款准备金率为10%,那么商业银行的存款每增加100元,可以贷出的总量为90元。但是商业银行如果预计现有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会增加,或者判断申请贷款的客户违约率会增加,就会“惜贷”,贷出的金额就会少于90元;同时,市场的利率水平也会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意愿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央行是通过增加或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上限,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但我们也需要看到银行对市场风险的预判也会影响实际贷款数量。

您已阅读21%(1102字),剩余79%(409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