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把通缩当“敌人”

本应关注经济衰退现实的这一时刻,却有太多的此类伪财经评论紧盯着通货紧缩这个幽灵不放。我这里说的通货紧缩,指的只是物价持续下跌的一段时期。

“并非所有经济衰退都与通货紧缩有关;

并非所有通货紧缩都会导致经济衰退。”

在本应关注经济衰退现实的这一时刻,却有太多的此类伪财经评论紧盯着通货紧缩这个幽灵不放。我这里说的通货紧缩,指的只是物价持续下跌的一段时期。这有时会涉及到产出不断下降和经济活动减少,但并非总是如此。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时,仍可能伴随着两位数的通货膨胀——任何熟谙拉美经历的人都能证明这一点。比较准确地说,经济衰退伴随着通胀水平的迅速下降,官方通胀率数字有可能转为负数,也有可能仍在正值。但即使这种概括性说法,也有很多例外之处。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通货紧缩上,那我们就选错了敌人。

我们以前就遇到过这种情况,而且隔的时间不是太久。本世纪之初,当网络泡沫破灭、金融市场形势紧张之时,我曾写过一篇专栏,题为《别再谈什么通缩》(Take a razor to the deflation debate)。如今那些正指责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过度刺激美国经济的人,正是当年叫喊着让他采取更多行动、抵消通缩威胁的短视评论家。在2008年秋季版的《卡托杂志》(Cato Journal)上,美国经济学家大卫•贝克沃思(David Beckworth)对各方的争论进行了有益的总结。他对伴随总需求下降的恶性通缩和伴随生产能力加快的良性通缩进行了区分,后一类通缩的益处部分体现为价格不断下跌,而非完全体现为工资不断上涨。这第二类通货紧缩的例子,出现在1866年至1897年之间的美国,当时物价平均每年下降2%,产出每年增长近4%。

您已阅读37%(654字),剩余63%(110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相关文章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