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贷危机与大萧条

FT专栏作家托尼•杰克逊:我在去年11月提出,当前这场危机可能与1929年的大萧条有一定相似之处。当时,这是一种随意之说。现在,我想人们需要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我并不想耸人听闻,也不是要兜售那个老掉牙的说法——即历史总是重演。在很多方面,1929的世界都与现在不同。但是,它又确有足够的相似之处,让我们获得启迪。目前,我们需要所有一切具有启发性的观点。

就此而言,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的《萧条中的世界,1929-1939》,是我所知的最好的一本书,我近来一直在拜读此书。《萧条中的世界,1929-1939》最新一版是在1986年,作者提出的一个观点,与当前危机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大萧条并非在美国制造。就像现在一样,危机从一开始就是全球性的,需要全球共同解决。

然而,一点明显的不同是,当时市场崩溃开始于1929年,但此前衰退已经出现。而这一次,衰退发生于市场崩溃之后。

但1929年的灾难具有相似的后果。此前,金融系统一直充斥着过高的财务杠杆,灾难之后的去杠杆化过程(deleveraging)抽空了实体经济中的信贷。

您已阅读22%(397字),剩余78%(138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相关文章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