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成功

FT专栏作家拉赫曼: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创建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但本周末20国集团华盛顿峰会将很难谈出结果,原因之一是:东道主仍是布什,而非奥巴马。
Present at the Creation),此举无意中助长了20国集团(G20)主要经济体领导人的异想天开。这些领导人本周末将齐聚华盛顿。或许通过重构全球体制,他们也能赢得近乎上帝般的地位?

有些即将前往华盛顿的领导人对自己从中获得的乐趣出人意料的坦率。充满活力的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庆幸”自己有机会重塑全球金融体系。英国首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明显陶醉于自己作为全球智慧领袖的想法。

但就像多数续集那样,“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Bretton Woods II)也不可能达到接近原著的水准。第一次会议创建了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而其续集将更为无趣,也没那么重要。

头一个原因是,尽管全球金融危机确实很糟,但它毕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摧毁了已有秩序,因此政治家在制定战后体制时面对的是一张可以任意勾画的白纸。

其次,这次没有足够的时间。首次布雷顿森林会议得益于两年的筹备,而不是两周。

第三个原因相当重要——本周末将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的各国意见不合。热衷于各式各样的国际治理的欧洲人,正在争取创建面向国际金融体系的、新的全球监管机构。而更加珍视自己国家主权的美国人和中国人则更为谨慎。

最后,与参与首次布雷顿森林会议时不同,美国这次既没有实力也没有意向把一套新的安排强加给世界其它地区。

欧洲人尤其难以理解最后这一点。他们普遍的看法是,治理世界有两种对立的方式。第一种方式与令人头疼的美国总统布什(George W. Bush)联系在一起,它所基于的是美国的强权和“单边主义”。第二种方式所基于的是一个与其它地区共建多边世界秩序的、受到制约的美国,他们希望已被捧上天的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会接受这种方式。促使欧洲参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的部分因素,是基于这样的设想——“美国至上”的时代已经终结,一个新的多边时代正在到来。

但在1944至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UN)这类多边体制是诞生于美国的强大,而非美国的衰落。布雷顿森林会议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美国当时显然是谈判桌前最强大的国家,因此它最终能将自身的意志强加于人,其中包括备感沮丧的英国。当时,英国央行(BOE)的一位高级官员把布雷顿森林会议达成的协议形容为“英国遭受的仅次于二战的最大打击”,这主要是因为它突显了金融强权已从英国转到美国这一过程。

本周末的会议也是对全球实力变化的承认。20国集团的拥趸们喜爱这种构想——20国集团不同于老掉牙的八国集团(G8),他们认为后者主要由必将退出历史舞台的、腐朽的欧洲国家组成。20国集团则包括如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等新兴大国。

这很重要。从长远来看,一个不包括中国、印度和其它新兴国家的国际体系显然不会管用。但是,将它们融入该体系并不能确保成功。“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谈判桌前的声音越嘈杂——也就是说参与国彼此之间越平等——就越难以达成协议。

事实上,崭露头角的多边、多极世界——那些对美国强权感到不安的人长期以来一直呼吁建立这样的世界——显露出种种高度紊乱的迹象。

联合国正日益陷入僵局——备受领导软弱和安理会受阻的困扰。在过去一年中,世贸组织(WTO)多哈回合谈判未获成功。如果世贸组织的谈判都不能取得成果,那么有多大可能在明年完成更为艰巨的、商讨全球气候变化协议的任务呢?

更早期的贸易回合谈判能圆满完成,部分因为它们是在欧洲、美国和日本之间进行的。但是在最近一轮的贸易回合谈判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印度)强大到不容忽视的地步。这当然是全球正义与公平的一个进步,但也使得达成协议难上加难。同样的问题可能将困扰明年的气候变化谈判,中国将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

谈判桌前的国家较多,这本身并不会使协议流产。有44个国家出席了首次布雷顿森林会议。但是,现在需要的是领导者。像1944年的会议一样,2008年会议看上去最像样的领导者仍是美国。可惜的是,在华盛顿作东的美国总统是布什而不是奥巴马。

在布什任内,美国已发觉自己无法通过使用蛮力来领导世界。而当选总统奥巴马的任务则是考察美国现在是否可以通过劝说来领导世界。不幸的是,他不会亲历本周末的“再创世”会议。

译者/汪洋

您已阅读100%(1748字),剩余0%(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相关文章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