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大视野

FT大视野:来宝的大宗商品之痛

来宝集团的衰落不仅和大宗商品繁荣终结有关,来宝员工称,公司问题始于被中投收购股份后所制定的扩张计划。

艾礼文(Richard Elman)总是胸怀大志。这位出生于英国的大宗商品交易员最初是一名废品经销商,后来成为亿万富翁,并创立了来宝集团(Noble Group),10多年来借助中国经济增长做大。2011年4月,他曾向投资者承诺,还会有更多的机遇。

他在来宝的年报中向股东表示:“我们将会成为全球最棒的公司,”他宣称公司利润创新高,“业内最大的公司之一”。

那时他完全有理由信心十足。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公司(CIC)持有该公司大量股份;来宝正在全球扩张;其市值刚刚突破140亿美元。

但当时很少有人完全明白,一个高管小圈子开启了将会让来宝陷入困境的进程。

如今,在新加坡上市的来宝市值暴跌至11亿美元,其首席执行官离职,而76岁的艾礼文宣布将会在今后12个月辞去执行主席的职务。今年2月,在计提了12亿美元的减值和费用之后——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做空者、对冲基金以及曾是前雇员的一个财经博主指控该公司夸大长期合同价值有关——来宝报告出现20多年来首次年度亏损。

来宝是一家石油、煤炭、铁矿石和金属贸易经纪商,现在正在通过增发股份来筹集5亿美元现金,并试图出售宝贵资产以偿还债务和释放资本用于贸易业务。

对糖产生兴趣

艾礼文30年前用10万美元资本创办的来宝,如今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大宗商品贸易商之一,帮助满足了中国对原材料似乎难以餍足的需求。就收入来说,来宝一度进入全球100强企业之列。其竞争对手包括嘉能可(Glencore)、维多(Vitol)和托克(Trafigura),这些公司每天发运的石油总计接近1400万桶。

随着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来宝从新加坡交易所备受重视的会员——业务范围从巴西到印尼等世界各地——沦落到失去蓝筹股地位,而且很难保持银行和交易对手方的信心。

来宝的名字来自詹姆斯•克拉维尔(James Clavell)的小说《洋行》(Noble House),这部小说是关于一家充斥着尔虞我诈的香港贸易集团。来宝的衰落不只是关于又一个雄心勃勃的企业家因为中国主导的大宗商品繁荣结束而陷入困境,它还说明,使用合法的会计方法可能描绘出潜在令人困惑的有关公司财务健康状况的画面。

您已阅读22%(886字),剩余78%(319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