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大视野

全球化能否在中美角力背景下生存下来?

中美竞争带来巨大压力,但全球化比许多人预期的更具韧性,得益于跨国公司的灵活适应能力和中等收入国家拒绝选边站队的务实立场。

自冷战后全球化时代开始以来,一个又一个冲击曾引发关于全球化灭亡的悲观预言。9/11恐怖袭击、全球金融危机、新冠防疫封控、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每一个冲击都曾让人担心沙子会阻塞全球贸易的车轮。

每一次,全球贸易体系都生存了下来,甚至蓬勃发展。供应链继续环绕全球,而数字技术为新形式的全球化铺平了道路。

全球贸易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莫过于美中之间的大国竞争。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在2019年的一次演讲中阐述了两国减少经贸联系的风险。他表示,一个“完全脱钩的世界(将会破坏)过去40年的全球经济增长假设,并预示着东、西方之间的铁幕回归。”

五年后的今天,美中角力对全球化构成真正的威胁。从半导体、清洁能源和电信,到电动汽车、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北京和华盛顿方面正在利用补贴、关税和出口管制来争夺多个领域的关键矿产和技术优势。

“当今是全球贸易的艰难时期,”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维拉(Ngozi Okonjo-Iweala) 7月表示。“在地缘政治紧张和气候危机的背景下,我们看到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她补充说,各方谈论脱钩多年后,“贸易可能正开始沿着地缘政治界线出现割裂”。

美国政策制定者现在感受到压力,要求他们变得越来越鹰派,切断美国对华经贸纽带。“任何有雄心的人都不希望在讨论针对中国的政策时站在鸽派那一边,”曾在1999年至2001年担任美国财政部长的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表示。“而这会形成一种潜在非常危险的态势。”

随着支撑全球贸易的基础管道——运输货物、大宗商品和传输信息的网络——被日益政治化,全球经济正在出现新的裂纹。

然而,尽管面临这些政治压力,全球贸易迄今展示出惊人的韧性。多项研究强调指出,即使美国转向保护主义并展开对华关税战,投资和贸易出现根本性断裂的证据仍不明确。

在将各国划分为以美国和中国为中心的两个地缘政治集团后,世贸组织的经济学家们估计,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两个集团之间的商品贸易增长仅比集团内部商品贸易增长少4.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研究也发现,两个地缘政治集团之间的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FDI)虽然相对少于集团内部,但这些差异迄今相对较小。

“你对全球化有多悲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看的是哪一项指标,”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 Business School)地缘政治与战略学教授西蒙•埃弗内特(Simon Evenett)表示。全球商品贸易已从新冠冲击恢复过来,而跨境数据流动和服务(尤其是数字化服务)表现良好。

您已阅读21%(1059字),剩余79%(405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