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股本

私人股本业:
盛筵将尽

PE在收购交易中大量运用的高比例杠杆贷款,在金融危机中已接近崩溃,有些公司的投资组合出现大幅减记,有些公司很难再筹集到新的资金,它们能够生存下去么?

去年9月下旬,TPG牵头的私人股本财团对华盛顿互惠银行(Washington Mutual)的投资亏损了70亿美元。当时,TPG创始人庞德文(David Bonderman)收到了某对手公司一位高管发来的慰问信。这位高管在信中提出,需要提醒业界和全世界,私人股本并非不会犯错。他补充说,此前“我们让赚钱显得太过容易了”。

如今显然已无需再提醒私人股本,它们的投资和自身命运是多么容易受到打击。几家大型私人股本公司创建的上市工具最清晰地展示了这场浩劫。KKR阿姆斯特丹上市子公司的投资去年贬值了47.5%,百仕通(Blackstone)的私人股本投资贬值逾70%。

在欧洲,康多富(Candover) 3月初将其投资组合的价值下调了50%,有三分之一的投资被减记为零,其中包括对英国最大博彩集团Gala Coral和处境不佳的意大利游艇制造商费雷蒂(Ferretti)的投资。竞争对手珀米拉(Permira)将投资组合减记了36%,把对5家公司的投资减记为零。金融家葛涵思(Guy Hands)掌管的泰丰资本(Terra Firma)已对在音乐集团百代(EMI)的一半投资计提了减值拨备——这项投资总计26亿欧元(合33亿美元),是信贷繁荣时期最后的几笔收购交易之一。泰丰资本还将其整个投资组合减记了45%。

由于需求减弱、现金流减少以及债务负担沉重,越来越多由私人股本持有的公司正在申请破产保护。在美国,阿波罗管理公司(Apollo Management)的Linens n Things就是首批申请破产的公司之一。随后,TPG持有的铝业公司Aleris和KKR持有的Masonite International过去数周也申请了破产。

私人股本行业是从何处开始全线溃败的呢?这场浩劫是否意味着私人股本时代已经终结?私人股本曾经的发展壮大,来自于利用自身投资者的少量现金和大量廉价银行债务来收购一些全球规模最大的公司。

您已阅读21%(804字),剩余79%(301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