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大视野

重返月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NASA正在领导一场在月球表面生活和工作的全球竞赛。但所有的投资都无法保证回报。

当卢卡•帕尔米塔诺(Luca Parmitano)仰望夜空中闪闪发光的月球时,他的惊叹中夹杂着个人期许。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欧洲宇航员,他很有机会飞往那里——“这是像我这样接受过试飞员训练的人的终极梦想”。

帕尔米塔诺希望参与2020年代末建造“月球门户”(Lunar Gateway)的任务。“月球门户”是一个环绕月球运行的国际空间站,并支持美国领导的阿耳忒弥斯计划(Artemis programme),在月球表面建立人类存在。这位47岁的意大利人说:“帮助建造月球上的第一个永久性基础设施是我整个职业生涯的目标。”

在阿波罗(Apollo)登月后的几十年里,地球对月球不闻不问。2008至2009年,印度、中国和日本的航天器相继抵达月球表面,掀起了一波无人登月的热潮。2013年,中国的嫦娥三号(Chang’e-3)实现了软着陆。

但全球登月竞赛真正拉开帷幕是在2017年,当时美国设立了“阿耳忒弥斯”计划。“我们的目标是学习如何在月球上生活和工作,并在那里进行科学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副局长吉姆•弗里(Jim Free)说,“这样,等我们有能力了就可以去火星了。我们的工作是为探索太阳系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蓝图。”

美国宇航局的目标是月球南极,这是月球任务的主要目的地,因为科学家认为那里的陨石坑富含冰,是重要的水源。这个位置意味着自1972年以来首次踏上月球的宇航员“将体验到与50多年前阿波罗宇航员拍摄的照片截然不同的梦幻般的画面”,帕尔米塔诺表示,“太阳总是在地平线上非常低的地方,倾斜的光线会产生深深的阴影并照亮山峰。”

然而,尽管投资巨大,却无法保证新的太空竞赛会产生持久的影响。一些太空产业顾问认为,到2050年,最好的结果是人类永久存在、旅游业以及获得丰富的能源和资源。但他们也承认,这样的结果可能只会有零星的科学任务。

要想实现这些宏伟目标,就必须处理好复杂的地缘政治,其中包括由国家资助的大型航天机构,它们都希望最终在类似的地方建立月球基地。

美国宇航局主导着西方世界的月球活动,与欧洲、日本和其他国家合作,通过合作建立自己的专业知识。该机构将宇航员重返月球的目标日期定为2026年9月,比原计划晚了两年,但许多专家预计这一日期还会推迟。

与此同时,中国和印度最近都展示了自己的登月实力。今年6月,中国的嫦娥六号(Chang’e-6)从月球背面带回了2公斤的岩石和土壤样本。月球背面是永远背对地球的遥远地区。中国国家航天局的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在南极附近着陆一批宇航员。

您已阅读21%(1049字),剩余79%(384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