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大视野

中国“论文工厂”:纸上的虚假如何影响到现实世界的进步

中国已经成为学术论文最高产的国家之一,但论文造假比比皆是,并且形成了一个产业,这可能破坏中西方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约翰•切泽布罗(John Chesebro)在一家生物医学出版社当欺诈检查员,他的一部分工作内容是排查论文,仔细检查乍一看几乎一模一样的细胞图像。对他来说,“论文工厂”(paper mill)所使用的伎俩已经熟悉到令人疲倦。所谓的“论文工厂”是收费炮制科研论文的组织。

这些伎俩从明显重复使用——细胞培养物在显微镜载玻片上的相同图像在多篇毫不相关的研究里重复出现——到细微的改动。有时候,一张图像经过旋转,“为了迷惑你,让你以为是不同的图像”,切泽布罗说,“有时候你可以发现一张图像的哪些部分经过软件处理,添加或者删掉了一些细胞或者其他特征,让数据看起来像是你从假设中会推断出的结果。”他估计,在他检查的论文中,因为数据不实或者伦理问题被他退稿的论文占5%到10%。

切泽布罗在Spandidos工作,这家总部位于雅典和伦敦的出版社接收大量来自中国的论文,其出版的论文约90%都是中国作者撰写的。在2010年代中期,独立科学家指控Spandidos发表的一些论文包含了重复使用相同数据集的研究结果。作为对这些指控的回应,这家出版社成立了一个内部欺诈检查团队,以剔除和撤下造假的研究论文。

过去20年,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科学论文最高产的国家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的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ISI)计算出,中国在2021年发表了370万篇论文,占世界论文发表总量的23%,仅次于美国的440万篇。

与此同时,中国在论文被引次数方面的排名也在不断攀升,这是一项用来判断论文质量的指标。根据日本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的数据,去年,在被引用最多的论文的篇数方面,中国首次超过了美国,尽管这一数字因为中国最先对新冠病毒基因组进行测序的研究被大量引用而有所夸大。

中国论文产出的飙升已引发西方国家的担忧。中国在量子技术、基因组研究和空间科学等备受瞩目的领域取得的进展,以及北京方面两年前出人意料的高超音速导弹试验,强化了人们的观点,即中国正在朝着实现全球科技霸权的目标迈进。

然而,在这种担忧背后是某些领域中西方机构相互之间更广泛的信任崩塌,出于对知识产权盗窃的担忧,一些大学开始对中国学者进行背景调查。

但专家表示,中国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出掩盖了系统性的低效,以及存在低质量和欺骗性研究的弱点。学者们抱怨说,为了在研究型大学谋求宝贵职位,他们面临着发表论文的巨大压力。

“为了在中国学术界生存下去,我们有很多KPI(关键绩效指标)要达到。所以我们发表文章更注重数量而不是质量,”北京一所著名大学的一名物理学讲师表示。他补充说,“当潜在雇主看我们的简历时,他们更容易判断我们成果的数量,而不是研究的质量。”

您已阅读22%(1170字),剩余78%(419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