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艺录

尹吉男:收藏不是烧钱

吴可佳: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家尹吉男教授强调,收藏一要喜欢,二是要尽可能建立小序列深度研究。

作为全球范围内中国艺术品市场最核心的收藏门类之一,中国古代书画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再度成为收藏家群体关注的焦点。位于北京、香港、纽约三大书画交易中心的多家拍卖行相继创下中国书画珍品的高位成交额,这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艺术爱好者有意参与到中国古代书画收藏领域。与此同时,他们深感古代书画鉴藏所涉及的中国历史和艺术史知识颇为艰深,不知如何有效地开启收藏之路。

在北美和亚洲春秋拍卖两季间隙,FT中文网《谈艺录》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家尹吉男教授就古代书画鉴赏的标准体系、收藏建议和研究方法等基本却关键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梳理。

尹吉男教授

尹吉男,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史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美术知识学研究中心主任。尹吉男是故宫博物院古书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现为中国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国家教材《中国美术史》的第一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办“艺术学理论”评议组专家、教育部“艺术学理论”全国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吴可佳:感谢您接受FT中文网《谈艺录》的采访。最近几年各界对于中国古代书画市场所呈现的高价艺术品比较关注,我们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来探讨一下中国古代书画的鉴赏和分析。许多人都在问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古代书画的鉴赏和收藏是不是有一个特定的标准?如果是,又是怎么样的?作为行业内资深的一位专家,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尹吉男:当然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实际上说它应该有三个时段的标准,假如我们倒回到历史中,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宫廷的标准是最主要的,就是国家认同了,属于帝王认同,一般来说很多艺术家都想当宫廷画家、宫廷艺术家。到了宋代以后就开始另外一套,用我的话讲就是“士大夫文官政治时代”开始了,但是士大夫文官政治时代开始之后并不是说一种新的价值观完全取代了帝王价值观,你发现它变成双轨制了,帝王价值观还起作用。到了明清两代,应该说文人价值观已经很强盛的时候,还是有人愿意去当宫廷画家。这个情况有点像很多民间的名医似的:有些民间名医肯定不甘心仅仅做一个民间名医,他要做个宫廷的太医,好像这样才意味着对他医术的肯定。

首先,更漫长的这套价值观是帝王价值观、宫廷的标准。这样一套价值观,就是所谓的“神品”,典雅、细腻、精准、优美。但是自北宋、特别是北宋中晚期以后,慢慢形成了一个中小地主的这么一套价值观,就是我们经常讲叫文人的价值观。这套价值观其实在北宋初的时候还没有完全成形,它是在萌生的状态,积累到了苏东坡、米芾他们这个时代,基本上就开始初见端倪,这个价值观就开始起作用了,可以说这两套价值观对当代都有影响。现在很多收藏家,一看说这个画经过清宫收藏,价钱就跟一个民间收藏会有差别。这证明什么?这个东西被帝王价值观肯定过的,它还是起作用。尽管是文人画,也要经过帝王价值观里边滚一滚,如果两重价值观都对应上去,那就很厉害了。刚刚讲北宋中后期,慢慢形成中小地主的一套文人价值观,还有帝王价值观,这两套价值观我觉得最大的差异在什么地方?一种是强调典雅,另外一种强调自由,所以这两个是不一样的,是有分野的。

您已阅读21%(1289字),剩余79%(494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