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帐

中国“坏帐银行”再受关注

随着中国史上最大规模之一的信贷扩张进入第六个年头,各银行正在为新一轮违约潮的到来做准备。此时华融公司等“坏账银行”重新被寄予厚望,虽然违约潮能为其带来获利机遇,但同时也意味着新的政治干预与压力。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快速扩张的影子银行部门出现首例违约的可能性,震动了整个金融市场。

当时有传闻称,一款名为“诚至金开1号”(Credit Equals Gold No. 1)的30亿元人民币信托产品濒临违约,投资者突然开始对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了怀疑。

但就在预计违约日的几天前,一位神秘的买家接盘解围,使得投资者可以拿回所有本金和大部分应得利息。

英国《金融时报》获悉,这位迄今仍未公开身份的隐秘救世主实际上就是华融资产管理公司(Huarong Asset Management)——上世纪90年代末为应对银行业体系内的巨额不良贷款而成立的4家“坏账银行”之一。

随着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场信贷扩张之一进入第6个年头,中国各银行正在为新一轮坏账潮的到来做准备——部分分析师和经济学家相信,这波坏账潮可能与上世纪90年代末的那波相当。

人们再次寄望于华融这样的公司扮演关键角色。

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的分析师胡旸瑞(Harry Hu)表示:“随着经济放缓,市场预见到不良资产将会进一步增加。我们认为(华融和其他3家坏账银行的)业务规模将会增长。”

紧张迹象已经出现,数十份(乃至或许数百份)发放给高风险借款者的高利率信托贷款遇到了麻烦,中国国有银行业体系连要避免彻底违约都很困难。

迄今媒体报道的信托产品得到纾困的案例大约有60起,但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的分析师在上月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在我们看来,每一个报道出来的案例背后,都有许多未得到报道的案例存在”。

您已阅读21%(664字),剩余79%(245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