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半解

怎么写开头?

FT中文网专栏作家何帆:以色列作家奥兹说,开始讲一个故事,就像在餐馆里跟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调情。但想找个好的开头,真要绞尽脑汁,一点浪漫的感觉都没有。

以色列著名作家阿摩司•奥兹在《故事开始了》一书中说,开始讲一个故事,就像是在餐馆里跟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调情。他提到了契诃夫的小说《带狗的女人》。故事里的男主人公古罗夫想跟一位刚到当地的女人搭讪。他正在公园里吃饭,那个女人带着一条狮子狗坐在旁边的一桌。他亲切地招呼那条小狗,但到小狗凑近之后又摇着手指吓唬它。直到那个女人脸一红:“它不咬人”。古罗夫趁机请求她,允许他给那条狗一根骨头。于是,两个人就搭上了话。

故事就是这样开头的。奥兹说,几乎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是一根骨头,用这根骨头去逗引小狗,再通过小狗接近那个女人。

这个比喻真是新奇而又香艳。但每个写作者都知道,想要找到一个好的开头,真是要绞尽脑汁,一点浪漫的感觉都没有。

奥兹拿十篇小说的开头为例,讲述了他的“开头观”。他说,开头就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合同”。像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里著名的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看就知道,作者要一本正经地讲人生的大道理了。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叙述冗长而繁琐,似乎摆明了就是要告诉你,此处票价很贵,而且决不讨价还价,如果你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最好不要打算进场。

尽管奥兹谈的是开头,但他实际上关注的是整个故事的结构。在他举的例子中,有很多开头都是要读完整个故事,再回头读开头,才会恍然大悟的。比如契诃夫的《罗特希尔德的小提琴》,从一开始就让你摸不着头脑。故事的主人公不是罗特希尔德,那个小提琴一开始也不是他的,而是另外一个绰号叫“青铜”的老犹太人的。这个老犹太人看起来粗俗猥琐,没心没肺,他是开棺材铺的,天天算计别人怎么还不死掉。他不愿意接受小孩子棺材的订单,因为小棺材利薄。到最后,我们才知道,“青铜”原本有个不幸夭折的小女孩,他硬起一副铁石心肠,为的是不再撕开心灵的伤口。“青铜”去世之后,把小提琴赠送给了年轻人罗特希尔德。罗特希尔德用这把小提琴,拉出了哀伤得不可言喻的旋律。

您已阅读32%(800字),剩余68%(173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