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

避开宏观经济分析的误区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宏观分析要区分不同逻辑的适用范围,否则会带来错误的认识甚至偏颇的政策。长期与短期,总量与结构,政府与市场的界限,都不应混淆。

宏观经济错综复杂,各种逻辑线条贯穿其间。这正是宏观分析引人入胜,同时也是让人困惑的地方。但必须要注意到,各种逻辑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超过了这个范围,真理可能就变成谬误。长期与短期、总量与结构、市场与政府这三对矛盾是最容易引起混淆的地方,也是诸多误解的起源。正如后文将会论述的,在这三处做严格区分不仅仅是学术探讨的需要,更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长期的归长期,短期的归短期

不同的经济力量起作用的时间窗口是不一样的。其中如人口结构这些因素,变化虽然很慢,但持续性非常强。因此,虽然在短期内(几个季度)可能无法明显觉察到它们的影响,但长期(5年以上)日积月累下来,却会决定经济的趋势。同时,还有另一些诸如货币政策扰动、库存变化的因素,在短期内虽主导了经济的波动,但长期的上上下下累积起来的总效应却基本是零,对大趋势没有什么影响。如果在分析中混淆了长期和短期,拿长期趋势性的因素来解释短期波动,或是用短期的波动性力量来推导长期趋势,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这方面最好的反面教材就是对“人口红利”这个概念的误用。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人口中工作年龄人口占比上升的时候,这个国家会因此享受更高的经济增速。这不难理解,一个人挣钱两个人花显然好过一个人挣钱十个人花。人口红利这个理论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在逻辑和实证都是站得住脚,但是,用这个长期趋势性因素来解释短期经济周期就犯了错误。

从数量上来看,慢变量解释不了快变量。人口结构变化非常缓慢,只有以5年,甚至10年为单位才能看到明显的不同。相应的,它对于在经济周期维度上(几个季度)的大幅波动就没有什么解释力。这一点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就可以看出来。在过去30年中,GDP增长对就业增长的弹性是0.4——就业增速每加快1个百分点,GDP增速上升0.4个百分点(文献中的这类实证研究得到的结果都是类似的)。在2001-2010这十年中,我国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率是0.5%。因此,这十年GDP的增速中只有0.2(=0.5×0.4)个百分点来自于就业的增加。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在2011-2020这十年间,我国的就业增长可能会因为老龄化的影响,下降到0.2%(但仍然是正增长)。相应的,就业对GDP增长的拉动会下降到0.08(=0.2×0.4)个百分点。因此,在今后10年,我国GDP增速会因为人口结构变化而减速0.12(=0.2-0.08)个百分点。换言之,如果仅考虑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2020年的GDP增速会比2010年下降0.12个百分点。这样平均下来,未来十年每年因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GDP增速下降是0.012个百分点。而在今年前3个季度,GDP的累积增速下滑就达到了1.5个百分点,比用“人口红利”能解释的整整大出了两个数量级。

您已阅读34%(1130字),剩余66%(217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