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为何需要提高中央政府杠杆率?

张林:无论从国际比较还是从债务通缩风险的现实来看,中央杠杆的扩大是必要的,有助于避免疫情冲击下的微观经济主体资产收缩。

宏观杠杆率是经济运行的重要变量。根据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的统计,截至今年三季度中国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为273.9%,即约为GDP的2.7倍。简单按照1年期LPR利率3.65%来估算利息,每年实体经济的还息成本为GDP的9.86%,比之近两年的名义经济增速还要高。在这个意义上说,增长即是为了还息,甚至还不够还息,避免宏观杠杆率的过快上升是有必要的。但杠杆的结构问题如果不是更为重要,也是同样重要。目前来看,中央政府杠杆率的适度抬升应是走出经济谷底的必要举措。

杠杆率重要,杠杆结构同样重要

当债务风险发生时,不同部门主体对于负债压力的感受与承受能力并不一致。

家庭部门对于债务冲击的承受能力是最脆弱的,其金融杠杆主要来自不动产抵押以及征信约束,居民借贷的违约意愿很低,无论是消费贷、抵押贷还是经营贷,一般会尽最大努力避免违约。但相对于债务的刚性,居民部门的资产不仅有限,而且现金流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调查失业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对应着数百万人失去收入来源。“断供潮”这类现象不会等到房产净值跌破零值时才发生,而是在房产价格走低的预期形成阶段就会产生,此时房产价格往往加速下跌并形成更大规模的抛售和断供。基于庞大的个体基数,站在金融部门的角度看家庭部门的总违约率很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单个家庭对于债务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强,家庭部门去杠杆伴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下降。

相比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对于债务冲击的承受能力稍强一些。企业具有更强的现金流获取能力,以及更多可用于再融资的资产,设备等专用资产虽然折旧较快,但相比房产价格波动性更低。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破产法的风险隔离作用,经营损失会以注入企业的财产价值为限,资不抵债时也主要是以企业财产吸收债务。但是,企业杠杆率过高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因为此时企业对于利润的分享是“劣后”的,首先要保证对于债权人的还本付息。此外,企业也往往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而一旦企业进入到破产阶段,就会转化成企业员工的现金流断裂。

您已阅读25%(827字),剩余75%(243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