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

欧元败在贫富不均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欧元要想生存下去,必须靠更具威慑力的措施约束成员国行为。或许只有通过政治联合,才能维系宝贵的单一货币的存续。

欧元区面临的危机不仅关乎劳动力成本和价格,更关乎文化。首当其冲的是南欧国家,这些国家的主权债券相对于德国国债(Bund)的信用利差,从370个基点(意大利)到1960个基点(希腊)不等。欧元区北部地区的国家相对于德国国债的利差很小,荷兰、奥地利、芬兰和法国都在40到80个基点之内,差距不大。因此,欧元区内部存在着南、北两个特征截然不同的区域。

欧元区国家按照2010年信用风险利差大小排名的结果,与相对于德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排名几乎完全相同,这表明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和价格使得欧元区南部国家竞争力较低,因此更容易遭遇信用风险。而来自欧元区北部成员国、价格更有竞争力的净出口商品,实际上涵盖了欧元区南部国家日益增长的净进口额尚有富余。简而言之,从1999年到2011年一季度,一直持续存在着从欧元区北部国家向南部国家的商品和服务的净转移。欧洲北部国家实际上从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为南欧国家的消费提供着补贴。这并不是最近才有的现象。

您已阅读24%(424字),剩余76%(137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