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后“变脸”?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龙溪微微:奥运圣火的余热尚未散去,职场已经进入了寒冷的冬天。当鸟巢被数十万枚凌空飘落的枫叶染红时,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奥运结束了,梦也该醒了。

奥运圣火的余热尚未散去,职场已经进入了寒冷的冬天。随着北京奥组委的悄然解散,大批曾为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挥洒了青春和汗水的奥运工作人员们,在经历了混乱繁琐的赛后收尾工作和难尽人意的赛后安置双选招聘会之后,正面临着失业的困境。

一位奥运人去公司应聘,坐在出租车上整理自己的简历。出租车司机瞄了一眼惊讶地说,奥组委的人不都去中石化、中移动这样的大国企了吗,您怎么还在找工作呀?

也许是正面宣传的力量过于强大,外界普遍以为奥运人才早已被政府机构和大型国企尽数收入囊中,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宝贵遗产妥善使用了。社会上甚至产生了一种误解,现在还在自寻出路的奥运人,基本都是被中石化等好单位挑剩下的。

可事实又如何呢?据了解,奥组委赛时共有七千多名正式工作人员,除了“从原单位来,回原单位去”的调用人员外,需要重新就业的还有一千五百余人。这批奥运人才大多是通过社会公开招聘渠道录取的。他们中不乏海归、硕博等高学历,也不乏良好的工作履历,很多人当初辞去原单位待遇优厚的工作,只为圆自己心中的奥林匹克梦。

您已阅读21%(441字),剩余79%(167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