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注资中国央行?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张明:当岌岌可危的房利美和房地美被美国财政搭救了之后,谁来“搭救”中国央行日益微薄的自有资本金呢?

掌控着印钞机的中国央行,是否需要担心自有资本金的问题呢?

仔细观察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不难发现——自2002年5月央行自有资金从355.21亿元降低至219.75亿元(注:按对美元6.84的汇率水平折算,即相当于32亿美元,以下皆沿用此汇率)以来,央行自有资金在随后六年左右的时间内一直维持在后一水平上。截至2008年7月底,央行的总资产高达19.75万亿元——这意味着当前央行的资本资产比率仅为0.11%。换句话说,假如央行资产的市场价值发生高于0.11%的亏损,如果用资本金来冲抵资产减值的话,央行的资本金就为负了。

事实上,目前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最大问题是资产负债的货币错配。截至2008年7月底,在资产方,央行具有高达15.26万亿元(2.23万亿美元)的国外资产;同时在负债方,央行只具有892.35亿元(130亿美元)的国外负债。即使考虑到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还有一部分外币存款准备金,毫无疑问的是,央行在财务上具有巨大的外汇风险敞口。倘若简单假定央行的外汇风险敞口规模等于目前中国政府的外汇储备规模,即1.8万亿美元,同时假定其中大约65%是以美元计价的资产,那么一旦美元相对于人民币贬值10%,则央行就不得不承担1170亿美元的汇兑损失,这相当于央行当前资本金的36.6倍。而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以来,单是因为人民币相对于美元而导致的汇兑损失,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央行资本金所能覆盖的水平。

您已阅读27%(602字),剩余73%(161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