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信贷政策应对有效需求不足,哪些国际经验可以借鉴?

裘菊:短期应对的着力点是增强信贷可及性和可负担性。长期则应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信贷保险体系,确保经济衰退期间消费的基本稳定。

近期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当下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一般而言,信贷政策在经济下行周期,对于提升市场信心,促进消费和经济活动的复苏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从信贷政策的角度,在总结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思考当下提振需求,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从国际经验看,在经济下行甚至经济危机时期,短期应对的着力点是增加信贷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企业部门加杠杆,维持就业和投资稳定;而居民部门去杠杆,减轻债务负担,增加可支配收入,保持消费能力,从而起到提振消费信心,恢复经济活力的作用。

长期需要通过灵活的利率调节机制和保险机制,平滑消费者的利息支出和收入,使得经济衰退时消费也可以保持基本稳定,或不至于大幅度下降。

一、信贷政策应对需求不足的短期机制

(一)降低贷款利率

经济下行周期常常伴随消费需求显著减少,失业率增加和收入下降。这种情况下,逆周期调节最常见的做法是注入流动性,增加信贷供给,并通过降息减轻市场主体债务负担。降息不仅是对于新增贷款而言,降低存量贷款利息的必要性有时更为凸出。因为在未来收入预期降低,消费收缩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利息信贷弹性变小,降息对于新增信贷需求的拉动作用将变得十分有限。而降低存量贷款利率对于留存贷款人的现金流有立竿见影的作用,相当于间接的收入补贴。美国、日本、欧盟在应对2008年经济危机,以及新冠疫情危机阶段,都采用了大幅降息的办法。

您已阅读21%(583字),剩余79%(2218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