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失独、网暴与跳楼,谁杀死了这位母亲

徐瑾:武汉跳楼母亲悲剧让人反思,网暴为何普遍?除了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还在于人性之恶。普通人为什么也会作恶?如何降低网暴危害?

母亲节刚过去没多久,就有一位母亲离开了人世,让人心酸。

6月2日,武汉一位母亲在失去6岁独子后,据说随后又遭网暴,从24楼的高处跳楼自杀。在没有新闻的时间中,这一事件引爆了几乎全民关注,怎么看?

这无疑是一个悲剧。6岁的孩子被校园里开车的老师碾压致死,而母亲在讨公道之余,最终选择自杀。一连串的悲剧,很自然导向一个问题,那就是谁杀死了这位母亲?按照目前报道,多数人认为原因是网暴,但就目前披露材料而言,网暴和自杀之间的逻辑,其实需要更多信息量。但从这个案例出发,我们不妨探究一下网暴的形成机制。

人性:普通人也会作恶

提到网暴,很多人都会义愤填膺,好像网暴者是一群无恶不作的人,事实上,网暴者往往也不过是普通人,甚至这些批判这件事网暴的人中,不乏有人,转身去网暴其他人其他事。

网暴为何如此普遍?普遍到许多人甚至不认为自己的行为就是网暴。按照网络暴力最广泛定义来说,谩骂、抨击、侮辱、诽谤也算,只要对隐私权、人身安全权及其正常生活造成威胁或某种不良影响的行为,都是网暴。

网暴的诞生机制与网络特点密切相关。网络一大特点是匿名,这使得多数人在作恶时似乎没有心理负担。不少研究显示,在匿名情况下,不少人更倾向于破坏规则。网络另一大特点是群体性,任何局部都是汪洋大海一般的人群,这使得网暴者往往不认为自己是在网暴,而是站在正义或者权力一方,最多不过暗暗朝人吐一口口水,偷偷扔一块石头而已——但也许万一就有这样的可能性,一个发帖,就成为当事人情绪崩溃的稻草,毕竟当雪崩发生的时候,每朵雪花都不是无辜的。

您已阅读25%(641字),剩余75%(194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