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没有永恒的利益,只有变动的观念

刘远举:当人们谈到利益的时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观念在起作用。起码,观念和利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利益从来不是高于观念。

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是很多人相信的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法则。

这话最初源于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原话是“A country does 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直译就是:国家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后来,据说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说:“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现在,这句话已经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国与国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

其实,用利益解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的历史并不长。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用道义来解释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比如,解放全世界剩余的三分之二的受苦受难的人,比如援助亚非拉阶级兄弟抗击苏修美帝。这都是一种道义主义去解释国家之间的关系。

改革开放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改变了中国人的观念。人们180度转弯,不再相信道义,而是用利益来解释一切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国与国的关系。

但是,这是错误的。

首先,经济学第一条,价值是主观的。一杯水、一颗钻石,哪个更有价值,取决于在特定环境下的人的看法,也就是观点、观念。

您已阅读21%(478字),剩余79%(175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