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行走罗马:感受“纸醉金迷”的变迁

张璐诗:威尼托大街曾是罗马奢靡生活的中心,很多人通过费里尼的电影《甜蜜的生活》“游历”过这里。当真正置身于此,则会有更为丰富的体会。

正如探索每一个延续至今的古文明,逛罗马犹如剥洋葱。

在我最近的跨年游历中,接触到了这座城市两个明显的层次:一层是古罗马,“人民广场”上公元前1300年埃及制造的方尖碑、见证了意大利从罗马神话主导的多神教时代过渡到基督教的万神殿等等,地标承载着古远回声。另一层则是具有偶然性,在入住巴廖尼女王饭店(Baglioni Hotel Regina)后踏出露台,俯瞰正午阳光下整洁而堂皇的威尼托大街时,忽然才连上了一些有关影像记忆的碎片。

这个层次的主角正是威尼托大街,罗马最近一百多年来的纸醉金迷生活中心;时间则是以二战后意大利的重建与经济腾飞为起点。我猜很多人很早以前已通过费里尼1960年的电影《甜蜜的生活》“游历”过这条街道。与遥远的古罗马和中世纪相比,电影中既有参与也有批判的奢靡与享乐,我们都更容易产生共情。再细化去看,“自我放纵”本身也包含了部分意大利人面对二战创伤的一种释放;而在亲历其境时进一步去体会资本、“极富”在欧洲的社会学浪潮之下逐渐从一种“理想”转变为腐朽,那又是旅行过程中另一种抽丝剥茧的探索。

今日来到威尼托大街,下榻于这个曾属于意大利玛格丽特王后的酒店,这本身可能就是《甜蜜的生活》之中曾影射的奢靡生态。不过,光看电影,更容易从创作者的角度去咀嚼和消化一部作品;一旦动身旅行,从纸上谈兵抽离出来,就会开启不一样的维度。比如说,置身于这座19世纪末建成的建筑之中,会注意到内装的大批威尼斯穆拉诺玻璃、18和19世纪的木制家具,也会被大理石、青铜器、天鹅绒这些意大利“艺术装饰”风格的标志物件所吸引。早上坐到悬着水晶大吊灯的椭圆大厅内吃早餐时,感觉被一种不败的颓废之美所包裹。受这种感觉驱使,我会去翻翻历史,于是了解到20世纪上本叶的罗马文艺界人士经常流连此间,其中包括了毕生名誉与法西斯党纠缠不清的小说家和记者加布里埃尔•邓南遮。

您已阅读28%(772字),剩余72%(202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