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带女儿来东京念书的目的是什么?

秦轩:保护好孩子和世界的连接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之一。

昨天处理女儿的情绪,大概花了一个半小时。起因很简单,妻子把女儿日语补习班的作业拿过来给我看。女儿坚持那是她的东西,妈妈未经许可拿走,还给折了,很生气。女儿哭得梨花带雨,不断批评妈妈,很唠叨。尽管这事在我们眼中并不在意,但对于女儿来说,她当然可以觉得事情很严重。 问题在于她的情绪来得重且久,大概作业事件只是由头,成为压力的泄口。我只好安抚和陪伴,又在她坚持下陪着做作业。等她情绪好了,我耐心快没了。本来这个时间说好一起出去逛东京最大的二手货市场,莫名其妙地浪费了时间。我把心里的情绪压抑住,但还是告诉她,我也有情绪,不开心。

当然,这件事很快过去。我们依然去逛了二手货。回到家时,我听到女儿开心地哼哼哈哈,不知道唱些什么。这段时间,我一直关注她的情绪问题。她似乎比在国内时更容易有情绪,也经常听到她说“宝宝太难了”,或者“我好无聊”之类的话。

10月中旬落地东京,一星期后女儿进入当地的公立小学。对于8岁的孩子来说,能够在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生活学习一段时间是挺难得的体验。起码她能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不同的活法不同的观念。但另一方面,没有熟悉的朋友、邻居,会很孤单。将心比心,我有时候觉得她挺可怜,只好多陪伴。

以前看新闻,说某某家长带着孩子用一年的时间游历,边走边学。又有家长骑车走川藏线,车后拉着小拖车,女儿坐车里。我并不认同这些家长。按出厂设置,人作为灵长类的动物,大概是和那些猩猩、猴子一样活在社群之中,彼此连接。尤其是孩子,在10岁之前,他们最需要的是日常生活的群体关系。在相互碰撞与连接中找到自己和世界的边界与关系,获得共情与同理的能力。在这个角度上讲,不断且持续的迁移,并不利于孩子和外界的连接。

以前我们住在乡郊,有邻居,几个孩子一起长大。疫情期间,孩子们也能互相串,没耽搁。大言不惭地说,他们的疫情生活比在小区住楼房的同龄人好过得多。出发前一晚,邻居们跑到我家道别。我们边收行李边聊天。孩子们满屋子乱飞,叽叽喳喳。听着女儿的笑声,我想她应该还没意识到分离是什么。

您已阅读21%(835字),剩余79%(313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