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访

“上访村”为什么改变了?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张静:在中国广东省远近闻名的老上访村——下围村,议事会建立后,表面上干部决策权减少了,但原来最担心的两件事,不稳定和损权威,都未发生。

春节前两周待在广东,老同学肖滨建议我们到下围村看看,说那里发生了“有意思的事情”:一个多年的老上访村,在短短一年中就消失不见了。这个村的干群紧张远近闻名。1999年第一届村级干部直选,没有成为解决问题的机会,反倒是选情异常激烈,政府不得不派400名警力“维持秩序”。2000年为了解决上访问题,增城市委书记入村蹲点三天,一度曾被愤怒的村民围困。随后的十几年中,村民到市省和京城的上访不断……问题持续这么多年未决,“冤情”一定够深且复杂,村里发生了什么使冲突消停下来?我们决定去看个究竟。

下围村地处广州东部增城。上世纪九十年代,村里兴起了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借着区位商业条件的优越,几个临街酒店和商贸城项目陆续开建。自然,支配这些集体财产深藏巨大利益,因此和其他地方一样,下围村的致富过程充满纠纷:在征地拆迁、物业出租、工程承包、收益帐目等各个环节,村民的质疑不断出现,激烈的对抗持续了二十多年。

村里多数村民姓郭,应为同一祖上的后代。但同宗无法阻止内部纷争,派系斗争在郭姓的两个“堂”之间展开。两个“堂”各有自己的核心人物,他们轮番出任村干部,但谁上台,另一派都不接受,因而每有新班子就任,一定就是新一轮干群紧张的开始。如果双方各有人进入班子,结果则是互不配合,难决策,更难执行。多年来,下围村一直在这两级来回摇摆。

您已阅读20%(557字),剩余80%(220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