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

缓慢的纽约世贸中心重建

9.11发生12年后,只有预览馆真正完工,遗址上的大型交通枢纽10年前规划时预算20亿美元,预计2009年完工,如今已耗40亿美元,预计2015年完工。

西班牙设计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设计的纽约新交通枢纽在世贸中心遗址(Ground Zero)废墟上拔地而起,在四周围档的映衬下,显得尤为醒目。其生了锈的钢架结构不由得让人想起恐龙的化石骨架,由它来充当世贸中心重建项目的标志再合适不过了,世贸中心大厦的重建速度慢得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12年后,只有预览馆(Memorial Site)真正完工,但进入场馆需要经过类似机场的严格安检以及蛇行于建筑工地的过道,实在让人难以忍受,参观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工期漫长的“大怪物”

由卡拉特拉瓦设计、渐趋成型的“大怪物”是纽约市地下交通大规模重建的标志性建筑。首座小型白色候车厅刚刚投入运营,尽管显得美仑美奂,但丝毫看不出这座造价不菲的壮观交通枢纽中心的规模与错综复杂。整个交通枢纽10年前规划时的预算为20亿美元(且预定2009年完工),如今已耗资40亿美元(而且可能2015年才能最终完工)。

卡拉特拉瓦成了纽约市民发泄怨气的出气筒,因为他们实在无法理解为何建一座车站要耗费如此巨资————但市民的强烈反应可能没考虑以下事实:整座交通枢纽就建在垃圾场上,以及建在当了好几百年木材码头、摇摇欲坠的废墟上。哈德逊河(Hudson River)早想一股脑儿“吞没”它,而飓风桑迪(Hurricane Sandy)卷起的巨浪做到了这一切,并造成了数亿美元的损失。

卡拉特拉瓦的设计耗费巨资,而且错综复杂,遭受铺天盖地的批评有时也情有可原,但我觉得他可能是在纽约这样的地方突发灵感————在遭受巨大精神创伤的世贸遗址上,设计这样的中转站,可以重新定义全新的公共空间概念。车站需要表达某种夙愿及复杂心态。罗马风格的中央车站(Grand Central)成为纽约最令人神往的地标建筑;老宾州车站(Penn Station,其设计灵感源自卡拉卡拉大浴场(the Baths at Caracalla))拆掉半个世纪后,仍不时被人扼腕叹息。

您已阅读23%(833字),剩余77%(272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