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刀边缘

文革前夕的“进步青年”(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阅读一本从地摊上淘到的文革日记,我有重回历史语境的兴奋感。一个渴望上进的男青年,在1966年的所思所想所为,完整地描绘了时代图景。

这是同事从北京地摊上淘到的一本36开的日记本,由公私合营上海文化纸品厂生产,标价35元。150页的条纹本,主人写了三分之二,字数在十万字左右。日记始于1966年2月22日,终于同年10月23日,历时八个月。较长的停顿在3月2日至5月20日之间。作者给出的理由是“手太懒”。日记完整,无一页破损或撕扯。我猜测,这本日记以废纸出售,后被有心人拣出,最终流入收藏市场。

日记主人是北京化纤学院大一学生,一个有文艺爱好的青年,与中学同窗有过一段朦胧情愫,但越来越浓烈的革命氛围改变了一切。读这本详实的文革日记,可以看到中共建政后是如何通过洗脑,将渴望进步的青年变成革命暴民的。当下中国正由这样一代喝毒奶长大的人掌控,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他们的权力人生词典里没有妥协、认错、宽容这些词。写日记的人若健在,正处于66岁左右的权力之巅。

若无意外,主人与及日记里出现的同龄人也当健在,故隐去日记主人的真实名字,仅以H代替。与其相关的人,也以其姓氏声母指代。若当事人凑巧看到这篇小文,请与作者联系。

阅读这本笔迹清晰的日记,我有重回历史语境的兴奋感。一个渴望上进的男性青年,在1966年这大半年里的所思所想所为,完整地描绘了时代的图景。一个非团员如何完成通过灵魂深处的思想改造,“进步”为一个狂热的革命造反派,外出串联,南下广州,西至新疆,寻找革命的路径。他时刻想着被组织认可,积极表现,最终进入主流。他加入“莽昆仑战斗队”,为的是捍卫毛泽东的革命路线,将矛头指向化纤学院文革工作组和红卫兵总部——因为他们“执行的是一条资产阶级反动路线”。

您已阅读22%(659字),剩余78%(2316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