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rc朗润经济评论

中国金融改革应先内后外

中国金融改革提速,是应该先内而外还是以开放促改革?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卢锋教授认为,应将国内金融改革置于更优先位置,同时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并呼应人民币国际化需求。

编者按:伴随着金融改革提速,金融改革秩序话题也引发诸多争议,先内而外还是以开放促改革?延续此前系列讨论,FT中文网本期邀请北京大学卢锋教授撰文,他认为资本账户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等金融开放问题争论,折射出内外经济环境演变带来的新挑战。

从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历史角度观察,对金融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关系,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已大体形成共识。近来围绕资本账户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等金融开放问题争论,折射出近年内外经济环境演变在认知与实践上带来的新挑战。

货币可兑换是指因应国际交易需求可自由地把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国货币。依据国际收支账户结构分经常与资本项可兑换。货币可兑换需满足汇率自由化,利率市场化,宏观相对稳健等方面先决或配套条件。个别大国货币在演化过程中承担国际交易的计价、结算、储备等职能,不同程度实现“国际化”。

人民币30多年可兑换之路,以1996年底实现经常项可兑换为标志,前期节奏虽有起伏,不过推进逻辑线索比较彰显,在认识上逐步达成共识,总体比较顺利。过去十几年主攻资本项可兑换呈现始料未及特点:如开放思路和突破方向经历较大变化,推进成效不尽如预期,关键内容甚至早年共识都发生较多争议。

您已阅读20%(491字),剩余80%(191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