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对话

青藏高原资源之殇

为满足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的需要,中国计划扩大锂开采规模。加布里埃尔•拉斐特认为,此举会导致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永久性的破坏。

20世纪60年代,中国地质学家们到地貌复杂青藏高原进行考察,他们相信那里是一片矿产丰富的处女地。在荒僻的高山沙漠,科考队发现了由于长期气候变化,日渐干涸的湖泊。在西藏西部空旷的羌塘高原,队员们发现了已经干涸的湖泊,湖床闪闪发亮,变成了盐池。

地质学家们对盐类进行了测试之后,发现了有趣的现象——很多湖床储藏着丰富的锂盐。特别是扎布耶湖,根据当时的记录,有660ppm的锂盐,只有安第斯山脉的阿他加马沙漠能与之相提并论。

几十年来,仅有少数几位地质学家了解这一情况。金属锂被用于制陶业和制造工业用滑脂,还有极少一部分被用作抗抑郁药,并不热门,需求量也不大。江西宜春的锂矿就已经足够满足全中国的需求。如果不够,青藏高原还有其它的盐湖,远不用开采扎布耶湖。

在藏区北部的柴达木盆地,地质学家们不仅仅发现了盐湖,还发现了石油、石棉、铅和锌。在青海湖,他们发现了可以用来制造潜射核导弹的金属。

早在三十多年前,甘肃省首府兰州市和拥有宝贵湖泊的柴达木盆地之间就修筑了铁路,上百万吨的石油由此运往兰州。后来在柴达木又发现了天然气田,开发之后,盆地开始为主要工业基地输送原料。位于兰州和拉萨之间的格尔木市也从曾经驼队驿站转变成为了工业城市,建立了生产塑料、燃料、化肥和炸药的石化工厂。大小盐湖的各类盐是重要的原料。

在干旱的柴达木盆地诸多湖泊中,大柴旦湖出产混在普通钠盐、钾盐和镁盐中的高质锂盐,最为抢眼。虽然大柴旦湖的锂总量只有是扎布耶湖的一半,330ppm,但其它指标都极为出色。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藏地盐开始出现在中央政府的五年规划当中,但实际用途,只限于从含盐丰富的湖床中拣选大量盐来生产聚氯乙烯的制造和尿素化肥。这不仅仅忽略了锂金属,还浪费了未来很有价值的钾盐和镁盐。

您已阅读20%(727字),剩余80%(290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