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事钩沉

文化广场证券交易大集市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陆一:股价放开后,股民大量入市引发上海证交所报价和交易系统堵塞,交易网点不够,场内不够,场外也不够。怎么办?

在股价放开以后,股民大量入市引发了上海证交所报价和交易系统的堵塞,市场突然这么一下子扩大,交易网点就不够,场内不够、场外也不够。为解决股民买卖股票渠道不畅的问题,尉文渊向李祥瑞汇报了这个情况。

对场内的问题,上海证交所就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和精力,扩充原有的交易大厅的容量。第一大厅原来一共摆了46张经纪人工作台,一个桌子一个席位,尉文渊说两个人完全可以用一个桌子,就改为一个桌安排两个席位,一下子就加了1倍。所以,今天我们要分辨上海证交所初期的交易大厅照片,如果是红马甲每人坐一个桌子的,那就是开业初期1991年底以前的;而如果是每张桌子坐了两个红马甲,那就是1992年以后的场景了。

接下来,上海证交所又把浦江饭店二楼办公室旁边扩充成为第二大交易厅,使交易场地面积扩大1倍多,交易席位达到564个。

1992年底比1991年底交易席位增长12倍。到尉文渊1996年离开交易所时,上海证交所已经有总共8个交易大厅、最多时有5000多个交易席位。整个北外滩一带几条马路上,一到中午吃饭时,满街都是红马甲的身影,形成了一片红色的人流,蔚为壮观。

对于场外交易网点不够的问题,李祥瑞跟周芝石(时任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谈,要人民银行支持,多批证券营业部。

这里,需要交代一个背景,这是绝大多数研究者和专家都没有注意到的历史细节。

在1990年1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批复》这份文件中,其中第二条这样说:“中央、国务院关于浦东开发的批复明确规定,建立证券交易所是以上海经营证券交易业务的金融机构为发展对象。根据这一批复精神,上海证券交易所只能吸收上海市内经营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为会员。”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紧箍咒,所以在上海证交所筹建过程中,会员单位的组成就成了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

当时上海的证券公司只有4家,加上经营证券业务的信托投资公司也不过十来家,尉文渊感到会员数量还是太少,又把代理证券业务的城市信用社也接纳进来,但就是这样也才不过十五六家。最后还是和三人小组商量,最终找出一个变通办法,即让异地从事证券业务的机构成立上海业务部,以此成为上海证交所的会员。就这样最终凑出了22家会员单位:

您已阅读23%(902字),剩余77%(294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