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事钩沉

处长不准炒股的由来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陆一:1990年11月,深圳党政干部开始响应红头文件的规定,纷纷踏入股市开始抛股。深圳证券市场由此开始了长达9个月的熊市。

在股份制试点的早期,由于社会对股票缺乏认识,绝大多数人认为这种东西既不能退股又不能还本,也没有市场转让,因此股票发行无人认购。1987年5月深圳正式批准深圳发展银行首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原来计划发行50万股、筹资1000万元,但由于人们对股票认识不足,推销工作十分困难。虽然深发展发动全体员工四处兜售,也还是没有完成发行计划。社会认购实际仅占发行总额的49.9%。在此期间,深圳市领导本着对新生事物的支持而带头认购,并曾号召各级党政干部带头认购深发展股票来支持改革,但就是这样,最终发行筹集的股份仍只有39.65万股、筹集了793万元,只达到发行总额的80%不到。

所以深圳股份制发展的初期,许多党政干部都持有了不少企业的股票。

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灏,多年以后回忆此事是这样描述的:

“1987年深发展股票发行时,公众股还有许多卖不出去,当时到机关推销,公务员可买200股,20元一股,4000元。万科也卖不出去,到蛇口摆地摊,就像现在卖彩票一样。我那时的工资只有200多元,当时谣言满天飞,香港报纸说我买股票赚了450万,交了150万党费,搞得我一身不是,有口难辩。后来一清查,才知道家里子女集中资金买了200股。这事还惊动了中央,派调查组来调查,李鹏同志亲自给我打电话,说传你有多少多少股票,搞得我哭笑不得。我找到人民银行行长,要他把买发展银行原始股处长以上的名单给我开出来,一查,市委常委,副市长里面只有我、秦文竣还有警备区政委三个人没有买。”(详见《有了改革权限当市长才有点意思——关于深圳几项重大改革的回忆》,2008年5月5日《深圳特区报》。)

(插图:原深圳市委书记李灏。摄影:陆一)

1990年初,深圳股票的柜台交易市场开始一个失去理性的狂热阶段,据刘鸿儒当年的调查统计,到1990年4月,深圳发展银行股票价格为每股176.78 元,比接近于实际价值的发行价格上涨了784%;4月拆股后,6月末又上涨到每股24.85元,比4月时的价格上涨598%。截至6月底,其他几种股票的上涨情况是:金田股票每股83元,比发行价格上涨730%;万科股票每股7.13元,比发行价格上涨613%;安达股票每股8.76元,比发行价格上涨776%;原野股票每股53.21元,比发行价格上涨432%。(见《突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之路》,刘鸿儒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版,第62页。)当初深圳党政干部为支持改革而买入的股票,在高涨的市场价格鼓舞下,为市场带来了强烈的财富效应,也带来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红眼病。

您已阅读26%(1049字),剩余74%(3060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