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

“愤青”的话语权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网络媒体为主张“爱国无罪”、为“愤青”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言论空间。

我在上周的专栏(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5021?page=1)中从自己亲身阅历和观察出发,对于崛起中的“网络民族主义(Net-Nationalism)下了个明确的定义,并给予了描述。

自从9月7日以来,“撞船事件”引起了两国社会种种摩擦和风波,其中大众的民族情绪再次成为了影响外交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日本政府从抓人到放人的政策很不一贯,中国政府采取了强硬的反制措施,暂停了省部级以上官员的来往,许多经贸、人文、观光等交流项目都被延期了。两国政府却保持一种“战略耐心”,不放弃从政治的高度和民间的积极性改善两国关系的努力。

日中关系自从2005年上半年在中国全国各地发生反日游行以来最为敏感、脆弱的时期。围绕撞船事件,中国国内的网络民族主义对外交当局的影响很明显,网民坚决要求外交部对日强硬,在涉及主权、领土的问题上坚决不要妥协,此次事件也是个良好的案例,但由于本次事件迄今为止依然没有结束,现在进行总结性的分析并下结论为时尚早,还有必要继续观察。首先,本月底在越南河内举行的10+3会谈上,温家宝总理和菅直人首相能够进行正式的首脑会谈以及胡锦涛国家主席能否出席下个月在日本横滨举行的APEC会议并与日方领导人单独、正式地会谈,是个政治层面的观察标准。当然,草根层面的信任关系,恐怕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

事态表明,从近年以来日中关系所经历过的突发性案件看,牵涉到两国主权、领土、能源争端,中国公民语境里的“钓鱼岛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侵海、海洋侦探、调查等问题足以让我们从事情的来龙去脉观察并分析到“网络民族主义如何影响外交政策”的复杂过程。

2009年2月4日,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本海上保安厅已经在尖阁诸岛/钓鱼岛海域常驻了可搭载直升机的PLH型巡视船,理由是“防范中国海洋调查船的入侵”。过去,日本在此情况下使用的是较小的PL型巡视船,PLH与其相比,不仅能够搭载直升机,规模和性能也更强。此前曾计划按实际情况需要向尖阁诸岛海域派驻PLH型巡视船,但是常驻PLH型巡视船尚属首次。

您已阅读21%(870字),剩余79%(332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