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

中国像个受困的巨人

布鲁塞尔当代研究所研究员霍尔斯拉格:面对中国崛起,发达国家试图给中国戴上紧箍咒,发展中国家则对中国以金钱和实力打入本国市场保持警觉。

中国越是发展,似乎就越是忘掉了自己之所以能进步,靠的是韬光养晦。上周,中国就本国渔船船长被扣事件与日本摊牌,强化了人们的这种印象:实力滋生傲慢。中国政府中止与日本之间的官方交流之后,平素举止温和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警告日本政府,准备承担严重的后果。上周末,日本拒绝了中方的赔偿要求,并于本周一表示,可能提出自己的赔偿要求。但是,有了民族主义情绪的爆发壮胆,中国专家、记者以及网络博主一直在呼吁政府对日施行经济制裁——并要求出兵保护东中国海的拖捞渔船。

中国表面上的自信满满,更大程度上仍是一种软弱的表现,而非实力的彰显。此番争执表明,领土摩擦日益升级源自经济上的需要。此次事件中,由于蓝鳍金枪鱼数量日渐减少,捕捞船才会冒险深入存在争议的水域。同样,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也给中国带来了压力,迫使其强调对东中国海及南中国海存在争议的海上油田享有的主权。据估计,这些油田的原油储量为2000多亿桶。此外,由于水资源储备迅速枯竭,中国与印度的边境冲突可能很快会由于在喜马拉雅水系问题上的针锋相对而白热化。尽管两国签署了共享水系的协议,但中方依继续在雅鲁藏布江上游修建水坝与灌溉项目工程。

您已阅读33%(488字),剩余67%(100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