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对话

中国的绿色价值观

乔纳森•沃茨在他的新书《中国的世界性决断》中,描述了中国逐渐显现的生态危机。他接受环境网站“中外对话”采访时,阐述了这一危机带来的经济和文化影响。

(原注:作为常驻北京的英国《卫报》亚洲环境问题的通讯记者,乔纳森•沃茨几年来对中国环境事务进行了大量报道。他的新书——《中国的世界性决断》是一本旅行见闻录式的著作,讲述了关于中国的飞速发展及其后果的各种故事,从新疆的冰川融化到河南的癌症村,再到四川的大坝工程和上海的摩天大楼。)

山姆•吉尔(以下简称吉):在过去大约一年的时间里,特别是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中国环境状况的紧急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但你四年前就开始写这本书,你是怎样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的?

乔纳森•沃茨(以下简称沃):这本书是边写边改的,因为中国太大了,而且变化得如此迅速。我发现这种漫游式的报道是一种捕捉变化的好方式,也发现自己写的环境报道越来越多,无论是对工厂建设规划的抗议、河流的排放污染、奥运会前的北京空气质量还是又一个物种的灭绝,所有的选题几乎都是信手拈来的。

要知道,中国的环境状况是一个事关全球全人类的问题,如果非要让我选择一个感到震撼无比的话题,那就要算(现在已经灭绝的)白暨豚的故事了。当我开始报道时,完全没有把它当作一个史诗性的题材。只有当我坐下来开始做研究,并努力把它放到语境里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一种已经存在了2000万年的物种的消失是何等的意义重大,它存在的历史比人类长了两倍还要多。这真的让我感到震撼了。

情况还在不断变化。四年前当我开始写书的时候,每个人都在谈论污染,或许还有气候变化、政治体制以及它们对治理的影响。但我发现自己就好像在进行移动靶射击:就在我更深入关注题材的时候,我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题材本身也在变化。这本书讲的是污染、气候变化和一党执政,但更多的是关于消费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发展的长期趋势。这就不仅仅是关于中国的话题了。从某种意义来说,中国非常不幸,因为它偏偏在人类历史的的这个时代进入这个发展阶段。

您已阅读22%(754字),剩余78%(264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