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言不讳

英漂求职百态(六):年轻没有失败

FT中文网专栏作家龙溪微微:伦敦金融城的神秘之处,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非开放性。这里不是围城,入城的门槛很高,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却不想出来。

从外表来看,伦敦金融城和京沪两地的中心商务区并无太大区别,一样的摩天高楼造型各异、一样的通宵达旦灯火通明。但若深入内核,你会发现金融城就像一个神秘的黑匣子,就算是整日穿梭在城里的上班族们,也未必参得透其中的奥秘。至于城外的人,提起金融城总是陡增三分敬意,这也许源于英国人民尊重银行业的历史传统,也许源于金融城从业者的高薪酬、高风险和高智商。

这么说吧,伦敦金融城的神秘之处,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非开放性。这里不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却不想出来。入城的门槛很高,几乎每家国际投行的HR手中都有一份内部名单,把全球大学划分为三六九等。牛津剑桥帝国理工之类自然是一等,毕业生相当于拿到了入城的敲门砖。排到二、三等的学校毕业生,若是人才出众专业过硬也有机会。至于三等之外,入城可能性微乎其微。

很多赴英攻读经济类或理工科的中国留学生,都怀揣一个进入金融城的梦想。但金融城的内部运作规则,却让很多人错失良机。为了摸清“城管”招聘的条条框框,我采访了一位供职于某欧洲投行的牛津毕业生,她花了两年时间才成为“城内人”,自然有一肚子话要说。

Lottie,2006年国内本科毕业后,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被英国牛津大学计算机系录取。生于1985年的她看起来还是个小姑娘,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未早早设定规划。“刚到英国读研究生时,我压根没想过留英工作,父母也希望我毕业后回国发展,所以根本没把心思放在找工作上。”

您已阅读22%(595字),剩余78%(2157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