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FT共进午餐

性别理论家朱迪思•巴特勒:“他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这位哲学家谈女性的定义、变性人的替罪羊--以及为什么在人称代词上磕磕绊绊没有关系。

在我见到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之前,我第一次自青少年时期的法语课以来,真切地对使用代词感到焦虑。性别认同已成为文化战争中最为激烈的前线。错误地使用某人的代词可能会被视为现代的异端。而对巴特勒的代词使用不当,则无疑是极其无知的——因为巴特勒(他们)可谓是性别理论领域的关键人物。

他们的研究质疑了仅将人类分为男性或女性的做法。这项工作激发了非二元性别分类的诞生。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对于国会来说,更新美国宪法似乎比我让大脑更新它的语法规则要容易。

我其实没必要担心。巴特勒在一家俯瞰着雨蒙蒙伦敦街道的日本餐馆里耸耸肩说:“我自己在代词使用上总是出错,人们告诉我他们是‘他们’或‘他’或其他,我总会忘记,然后不得不慌忙道歉……我们都会跌跌撞撞,我们都在学习新的现实。”人们会原谅这样的失误吗?“有时候他们会不高兴地说,‘哼,我之前告诉过你的。’我就说,‘好的,知道了!’”

68岁的巴特勒因两大理念而名声大噪。首先是他们提出性别是一种表演行为——我们通过日常行为来不断构建(有时甚至颠覆)性别认知。这一理念源自他们在1990年出版的著作《性别困境》,当时美国部分州还将同性恋行为定为非法,同性婚姻和多元性别认同的前景似乎遥不可及。这本书成为了经典:在2021年的电视讽刺剧《白莲花》中,一位精英大二学生热情展示了这本书。

他们的第二大卖点是难以穿透的晦涩文风:使用抽象名词和悬而未决的问题,引用了福柯和弗洛伊德的理论。哲学家玛莎•努斯鲍姆(Martha Nussbaum)对巴特勒的作品“晦涩造就了一种重要感”的现象感到失望;而作家汤姆•沃尔夫(Tom Wolfe)则指责巴特勒进行了“洛可可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杂技”。

教授毫不后悔:“嗯,[我的书]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有些人确实渴望被挑战。”在私下,巴特勒——大多数时候——显得更加轻松愉快。他们在讨论多元恋爱时开玩笑说:“这总好过撒谎和欺骗吧!”他们接着说:“抱歉,如果我没投身学术,我可能会成为一名喜剧演员。你现在看到的,就是我的表演风格!”与朱迪斯•巴特勒本人共进午餐,相较于与大众心目中的‘朱迪斯•巴特勒’形象共进午餐,要轻松得多。

巴特勒的新书《谁害怕性别?》力求通俗易懂。它的矛头直指保守势力——梵蒂冈、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维克多•欧尔班(Viktor Orbán)、焦尔贾•梅洛尼(Giorgia Meloni)——他们参与了一场“恢复早期秩序”的运动。巴特勒指出,天主教会(Catholic Church)指控跨性别活动人士虐待儿童的说法是荒谬的。

成为普通人真的很好。许多酷儿和跨性别者都渴望过上普通的生活,不想成为别人焦虑、恐惧、幻想、恐慌或恐同症的焦点

2017年,福音派基督徒在圣保罗焚烧了巴特勒的肖像。特朗普(Donald Trump)可能再次成为反对觉醒运动诉求的代表。“如果我们以为历史会毫无波折地向前发展,那我们显然是错的,”巴特勒说。“那些人是一直都这么愤怒,还是说随着我们在立法和政策上取得更多成就,他们变得更加愤怒了呢?”

您已阅读21%(1275字),剩余79%(4761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