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

中国需要改革金融业促进经济转型

刘珺:如果要在不造成太大混乱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向消费的转型,重塑企业融资结构以及改革银行体系至关重要。

美国金融机构面临500亿美元税改冲击

花旗等机构可利用金融危机期间的亏损来抵消未来利润,但税率下调将减少这些预期财务利益,迫使它们调整“递延税收资产”价值。

中国金融机构海外并购热情上涨

2014年海外并购总额达到48亿美元,略逊于去年,但交易宗数上升近一倍。除了北美、欧洲等传统市场,中资机构也在巴西等新市场寻找立足机会。

金融机构不应比快餐店特殊

FT专栏作家凯:如果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失败,就没必要、也不应该继续存在下去。金融服务不该与众不同,这和快餐店、超市和汽车工厂是一回事。

银行如何恢复客户关系?

FT专栏作家斯卡平克:金融机构应把客户当作服务对象,可它们却把客户当作推销对象。虽然银行做出了一些改变,但与客户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

Lex专栏:与约翰•凯商榷

约翰•凯针对英国股市的报告,展现了一幅美丽(即便有些老气)的愿景。但是,只要挖得更深些,就会发现这一愿景存在缺陷。

FT社评:金融中介必须重赢信任

英国股市已是一潭死水。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约翰•凯受英国政府委托所做的一份评估报告指出,投资者对于金融中介的不信任,正在同时侵蚀股票的供给和需求。

欧元区
Lex专栏:欧元区银行融资危机结束了?

欧洲央行拍卖的贷款金额低于预期,并不代表欧元区银行融资危机已结束。171家银行以高出3个月期同业拆借利率30个基点的价格竞相抢购逾1000亿欧元贷款,这一事实表明,许多银行的情况仍不尽如人意。

FT社评:美国监管改革任重道远

在清理危机残局方面,美国的表现远胜欧洲。参议院监管改革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迈出了重要一步。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尚不足以降低未来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金融机构“不能倒”也要倒

欧洲银行监管委员会副主席韦尔塔斯:除了退出大规模货币及财政刺激外,世界还需要退出由政府担保“大到不能倒”金融机构的做法。

重建对金融机构的信任

英国首相布朗:金融机构与社会之间一直存在着隐性的经济和社会契约。历时两年之久的金融危机表明,我们必须重新思考这份旧契约,清楚载明契约内容,使之适应新时代。

银行为何倒闭

FT专栏作家约翰•凯:“彼得原理”认为,每个人都会升迁至自己不能胜任的级别。用这个原理来解释金融机构的接连倒闭,也是相当的贴切。

学术界
学术与商业勾结之害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卡普尔:学术界在本次金融危机中难辞其咎,它为许多酿成危机的做法提供了理论。学术界人士与金融机构之间,往往存在利害关系。

监管不能像一夜情

纽约州保险业总督察埃里克•迪纳罗:要实现真正有效的监管,监管机构和企业之间必须建立如婚姻般长期而忠诚的关系,而不是像一夜情那样短暂而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