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

韩寒
“大逻辑”视角下的方韩之争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刘远举:撇开争论中的细节,韩寒保卫的是公共地位,结果取决于社会认同,而社会认同本质上是大众对公共人物的择优结果,是要更优而非及格。

方舟子
庸常时代里的庸常新闻

《上海商报》陈季冰:今天适逢胡适先生逝世50周年,而韩寒眼下的窘境颇像一个世纪前的胡适。从相隔一个世纪的两场争论中,可见中国社会整体智识衰败到了何种程度。

韩寒
“韩方之争”中的诚与真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贾敏:理解美国文学批评家特里林对真诚和真实的洞察,对审视“韩方之争”具有别样意味。在这场论战中,质辩双方都在承受真诚与真实的双重考验。

韩寒
韩寒当以才华自辩

中国内地撰稿人刘远举:对韩寒而言,是否代笔只是一个弱质疑,而对其才识和才思的质疑才是实质性的强质疑。遗憾的是,韩寒对于后者的回应却显得弱了。

“韩寒”是谁?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有人试图区分真实存在过的韩寒和偶像韩寒,刮掉罩在“偶像韩寒”身上的油彩,但捍卫偶像韩寒的族群则不能容忍这种质疑。

媒体札记:“穷追猛打”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郭美美事件后,民政部官员呼吁不要对慈善事业“穷追猛打”。在另一场知识界争论中,方舟子“穷追猛打”贺卫方,收获了更多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