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

韩寒当以才华自辩

中国内地撰稿人刘远举:对韩寒而言,是否代笔只是一个弱质疑,而对其才识和才思的质疑才是实质性的强质疑。遗憾的是,韩寒对于后者的回应却显得弱了。

方韩大战,从笔战到诉讼,从网络到现实,引来围观无数,也引来争论无数。只有撇开其中纠结的细节,抓住事情的主要脉络,才能直抵此次大战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本质。

存疑者要什么?

在纷繁的考据、笔战之中,暗含了从低到高三个层次的质疑:代笔、才识、才思。对《三重门》、《求医》等文章是否代笔的质疑的本质,是对韩寒才识和才思的质疑。才识,指知识、素材、阅读、创作经验的积累;才思,指敏捷的思维、迅速的反应、绝妙的比喻、幽默的文字等,这通常也是一个人能被称为天才的原因。

事实上,对于作家,要自证才华,证明自己写过这样的文章,并不困难。怀才就如怀孕,孕育十月想让别人看不出来是非常难的。更何况,天才本来就是一个咄咄逼人,锋芒毕露的词汇。而且,更重要的是,作家在创作过程经历的知识的积累、经验的沉淀、灵感的愉悦、枯竭的痛苦、代入的体验等等,都会深深的烙印在作者思想上,并在笔会、访谈、交流中不可抑制地显现出来,并不断在同业团体中交流,取得行业公认。

推而广之,证明职业资质不单对于作家不难,对于编辑、会计,甚至木匠、瓦工、月嫂、乃至性工作者都不难,这种证明无时无刻不在行业中的日常工作和交流中进行着。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无需担心这种质疑。即使出现这种质疑,也会由同行公认的形式迅速得到平息。显然,在韩寒的另一个领域——赛车,就没有对他的这种质疑。

您已阅读21%(560字),剩余79%(2142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