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

论一个食客的自我修养

范庭略:对于一家餐厅的用餐体验,每个人都该抱有理性期待。因为美好的就餐氛围,是由多重且复杂的因素决定的,其中就包括用餐者自己。

1989年的夏天,我去到广州的某个酒家进行一次很难忘的暑期工经历。今天回想起来,那次经历和当时学校里面人人都想出国留学的大背景不谋而合。在那个时候,很多同学选择去考一个厨师的证书,据说有了这样的专业背景,会很容易在墨尔本或者洛杉矶的华人餐馆找到一份工作。当然,还有人去学推拿的,甚至还有人去学针灸。一晃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周围已经有不少朋友定居在欧美,但是究竟有多少朋友是因为学会这样的一技之长而移居海外的,我居然一个都没有想起来。

总之,那次暑假工的经历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后厨学徒的经历,让我的脑海里面至今残留着菜刀刮骨的声音、剁肉的声音、用刀刮鳞以及将鱼肉与鱼骨分离的声音,还有油气喷出然后火焰的声音,当然更多的记忆还有大勺在大锅里面刮过的重击声。然后清楚地记得锋利的刀刃切开手指的瞬间感受:白色的裂缝,然后在血流出来之前,似乎时间是停滞的,仿佛是电影里面的一个镜头。在那一刻停滞的瞬间,我的脑海里面出现的怪念头是:怎么会切到手指上了。

其实那个时刻是很有意思的感觉,因为痛觉是缓慢地传过来,这种刺痛感的神经传导与血液流动的速度究竟哪个更快好像都跟生理科学没有关系了,毕竟作为一个手忙脚乱的学徒工,在后厨做切菜的工作,手指头不被切几下,似乎都不符合所谓的肌肉记忆一说。切过几次之后,手指就会自然而然避过刀锋的节奏而学会速度与协调节奏,以至于后来在成都某个餐厅门口看到招聘墩子的广告,居然马上想起了以往切菜的经历。

更多有关后厨的记忆是来自于气味,虽然气味的记忆不如切肤之痛来得深刻,但是过往人生的经历不断培养着自己鼻子。从最初的红肉或者白肉以及鱼类的血腥味道的变化,还有各种海鲜的海洋气味中的浑浊气味,甚至还有那种蘑菇或者新鲜蔬菜根茎部分的泥土气味的变化。当然这些气味跟后来的葡萄酒的气味以及威士忌的气味,还有雪茄的烟草燃烧的气味,香水的气味迥乎不同,但是那种游动的感觉是由老式国营饭店巨大的后厨穿堂风而引发的。今天坐在当下流行的透明厨房的外面就餐的时候,看着带着白色厨师帽子忙碌的厨师们,有的时候就会向往一下厨房里面那种流动的气味。

您已阅读24%(868字),剩余76%(273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