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技术叠加特性之下的中国大模型应用优势

刘远举:在底层竞争上,中国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只要把握住应用的这个关键,尊重科技的市场规律,突破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如果一味实施全面赶超战略,反而可能欲速则不达。

9月7日,腾讯混元大模型在2023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正式对外亮相。这是国内大模型赛道上的又一个新玩家。此前360公布了智脑大模型、科大讯飞公布了星火认知大模、阿里公布了通义千问,百度文心一言落地。“百模大战”已经转向了“百模应用之争”。

大模型可以生产、生活的效率,并创造出新的市场模式,还有潜力成为改变人类历史的关键科技突破。是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底座之一,从这个意义上,大模型的竞争也是国家科技战略的竞争。

大模型,某种程度上,是技术的叠加,即在既有科技条件下,通过重复、叠加、数量提升,由量变到质变,实现更高的技术效果。

在科幻小说《三体》中,就提到一种技术暴力叠加的产品,诸葛连弩,即利用皮筋作为动力的连发弓箭,从而达到机枪的作用。还提到了人列计算机,即人通过翻转手中的牌子模拟01两种状态,从而模仿计算机。

对于大模型而言,就是通过算力的叠加,最终,涌现出智能。这里的涌现二字,是一个专有名词。在哲学、系统论、科学和艺术中,当一个实体被观察到具有其所有组成部分本身没有的属性时,就称为涌现( emergence)。这些属性或行为,只有当各个部分在一个更广泛的整体中相互作用时才会涌现。最简单的,当一辆自行车和骑手互动时,平稳地向前运动就出现了,但是两个部分都不能独自产生这种行为。更复杂的,生物是由化学反应组成的,但高于化学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涌现的。自我意识,是从生物的神经生物学现象中涌现出的。

您已阅读23%(600字),剩余77%(1963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