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如何拥有“机智的实习生活”?

李帆:我在高中就开始了第一份实习,当时记住的第一个工作习惯——在电脑右上角留着便利贴,一直持续到今天。

突然开始流行起来的MBTI测试(16种人格测试),是我本科时期一门课程中必做的测试之一。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更加了解自己、并分析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出现了一个残酷的变化:工作选择人,而不是人选择工作。

思考的时间是必要的奢侈。思考自己最根本的诉求,并非是空谈理想不看实际的福利待遇。很大一部分Z世代已经将“工作和生活需要平衡”内化为普遍的行为准则,已经很难退回把个人当作工具的生活方式。况且,人的成长无法“揠苗助长”,想要相对长久地在一个岗位上赚钱,或许可以把工作舒适度和匹配度的优先级排在薪资之上,来评判这份工作的好坏。因此,同样处于探索期的我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1.这份工作是我想要的吗?2.这份工作能给我带来什么?3.我和这份工作是匹配的吗?

“有效”实习不是刷简历

从大一开始实习或者同时轧多份实习的“内卷”已经越来越常见。刚步入大学的同学加快脚步制定出实习计划,尽可能在大学四年中多去尝试不同公司及职业,目的不在于堆砌简历,而是把实习作为对自己的一次全面抽查。不同的实习经验之间可以是互补的关系,用下一份实习来弥补自己上一份实习中的不足或者满足自己对某一份职业的好奇心。在每一份实习完后,要及时开始做自我分析,通常实习公司也会安排你和主管进行一次复盘,对你的工作表现,还有职业技能进行全面分析,借助他们的外力来发掘你未被开发的潜能。

您已阅读26%(579字),剩余74%(162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