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之后的人生

一位资深游戏设计师的失衡与转身

张乐愚:十多年的工作中,周忠戎习惯把自己训练成一个可以随时体现价值的“工具”,驱动这一切的,始终来自于安全感的匮乏。

今年春节后,在即将迈入36周岁之际,周忠戎下决心从供职已经超过10年的平台辞职,回家带娃,同时专注自由创作,成为了一名独立插画师。作为一名资深游戏美术设计师,他曾经在国内一家顶尖互联网大厂中首屈一指的游戏工作室任职,参与出品过家喻户晓的游戏产品。

今年4月初,在离开之际,老周在自己的微博账号和B站发布了一段告别感言:“目标、check点、里程碑、必要条件、关键节点……突然想起了有人在肖生克监狱里打了四十年报告,我在大厂报告了十几年而已……"

“……虽然曾是团队负责人之一,但大厂就是如此,等级林立,逐级拔高。你永远有要去汇报的对象,即便是所谓的‘xx老板’也要如此。”

厌倦了“打报告”的周忠戎选择转身。而年近中年之人对于离开一家公司的决定少见意气用事,多见于慢慢积压之后所见到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终让老周下决心从公司离开,缘于春节期间,儿子和陪他玩耍的老周闹脾气,指着窗外离家很近的公司大楼哭闹着跟他说:“爸爸走,爸爸回家。”刚刚满两岁的孩子把老周工作的所在地认作是爸爸的“家”。

这句原本不必当真的孩子话让一个男人最终崩溃,无法抑制情绪地哭了。他在给我讲述当时的场景时眼圈红了。

2018年来自英国的Laura Empson教授发表了一份耗时长达数十年的研究,研究中第一次提出将精英职业人群当中的某一类人归类为“insecure overachiever”(内在不安的业绩超预期者)。这类人往往能力超群,野心十足,但驱动这一切的,始终是来自内在对于安全的匮乏感。

这一特征在周忠戎身上很明显,十多年的工作之中,他习惯于要把自己训练成一个好用的“工具”,确保自己在任何一个环境之中都可以随时发挥足够的价值。这样也许才能安抚一部分他内心的不安全感。

功绩社会里普遍性的自我剥削最终指向了他在36岁的转身。我们在聊天的过程当中,他自己也在一边回顾一边总结最终离职的推动力:作为父亲和孩子关系的失衡,和家人和生活的失衡,作为创作者在创作火花和流水线作业之间的失衡……总之一切都很失衡。

您已阅读22%(834字),剩余78%(3004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