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

中国需要织起合成生物领域的安全屏障

王英良:生物合成可能产生伦理道德风险、生态环境风险、社会风险以及国家安全风险。合成生物的兴起使中国生物安全屏障更面临挑战。

合成生物是将生物科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崭新生产方式。合成生物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能源、绿色制造、农业制药、人造生命、食品和发酵工程等领域。作为一种新的工艺,其重要性日渐被人所熟知。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认为,合成生物学将颠覆传统行业。从科学角度看,合成生物学技术已逐渐走向成熟,成为有竞争力、具有可持续性,理论上可以生产近乎任何产品的生产方式。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有望使产业链不再受原材料供应限制,企业可以从头开始,利用细胞设计制造无限量产品。合成生物学成为催生生物经济的颠覆性力量,或将科学转变为未来的制造范式。理论上,微生物可以制造许多目前在用的工业品,因此合成生物学提供了生产香料、纺织品、食物、燃料等几乎所有人类所需产品的新方法。目前,不少合成生物初创企业已经瞄准化工、制药、疫苗、食品、纺织等行业。从中期来看,以传统方式运行的这些行业将面临来自合成生物替代品成本优势方面的竞争;从长期来看,矿业、电力甚至建筑等行业都将面临竞争。合成生物学是人类生产方式的革命,当然在巨大机遇面前,也要正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中国在这一领域的代表性私营公司有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等,而国家队则相对庞大,实力雄厚,形成了以天津为中心的研发中心。相比于欧美在合成生物领域有较长的历史、专利积累以及较完善的金融支持不同,中国合成生物产业化阶段时间并不长,目前还处于融资形成“独角兽”阶段。今年6月,依托清华大学科研技术,清华教授于慧敏旗下衍微科技宣布完成5000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由红杉中国和峰瑞资本共同领投,水木创投和康裕资本跟投。无独有偶,在去年7月,合成生物技术开发商恩和生物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投资方是红杉资本中国(领投),招银国际、源码资本、经纬中国、夏尔巴投资、五源资本、美团等。其中,红杉资本是典型的美国风投基金,沈南鹏是红杉在中国的执行合伙人,其长期经营中国,对中国新兴产业的反应相当敏锐。作为总部在上海的跨国公司复兴医药,亦相当关注合成生物领域。复兴本身是一个在跨国收并购和联合疫苗开发与医药大宗贸易走在前列的巨型企业。

您已阅读29%(864字),剩余71%(213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