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

什么情况下市场泡沫不是泡沫?

即使你正确诊断出一个泡沫,等待它破裂的过程也可能无法忍受,这就是在泡沫期间进行投资的困难所在。也许我们应该从探究什么是泡沫开始。

在关于2007-08年金融危机的电影《大空头》(The Big Short)中,一个对冲基金经理团队前往佛罗里达。他们遇到一对猥琐的抵押贷款经纪人,后者吹嘘美国住房市场是如何通过向脱衣舞娘、没有工作或收入的人以及看不懂法律文件的移民提供次级贷款支撑起来的。结果,其中一位经理打电话给他的交易员,宣告称:“嘿,确实存在泡沫。”

根据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这部影片,接着描述了一小群投资者在泡沫破裂之际通过做空市场赚取数十亿美元,造成波及整个全球金融体系的灾难,并引发现代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一。

该片演绎了对这场危机的标准版叙述:新的金融工具让投机者和低收入家庭得以疯狂借款,导致美国住房市场不断膨胀,出现一轮巨大的繁荣,最后发生崩盘,造成毁灭性影响。

这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但它符合事实吗?根据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加布里埃尔•霍多罗-赖希(Gabriel Chodorow-Reich)等经济学家进行的新研究,它未必是对实际发生事件的完整描述。用他们所称的“2020后见之明”回望2007-08年,霍多罗-赖希和他的同事们提出,过分的投机行为固然重要,但当时美国住房市场至少有一部分上涨植根于经济基本面。

他们的主要论据相当简单:美国房价已从2007-08年的崩盘完全反弹,进而创下新高。标普凯斯-席勒全美房价指数(S&P Case-Shiller National Home Price Index)在2006年7月达到184.6的峰值,而该指数如今已达到260.9。

“2000年代的房地产周期不是繁荣-萧条,”霍多罗-赖希表示,“而是繁荣-萧条-反弹”。如果2007年的房价水平是投机性和非理性的,但房地产市场迅速恢复元气,使房价超出那时的水平,这就提出一个问题:2007年的房价究竟有多非理性?

纵观历史,这种繁荣-萧条-反弹的模式在其他一些出名的泡沫中重复出现。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曾指出的那样,历史通常不支持泡沫会灾难性地、不可逆转地破裂的理念。“尽管1929年、2000年和2007年的股票牛市突然结束似乎与这样的比喻相吻合,但这几轮繁荣在不久之后再次升温,分别是在1933-37年、2003-2007年以及2009年至今。”他当时表示。

您已阅读22%(978字),剩余78%(3435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