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

央行数字货币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陈建奇:世界主要国家对数字货币一直持矛盾心理。从央行数字货币披露信息来看,更多具有象征意义,而非实际意义。

近期央行数字货币DCEP即将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等地试点的信息备受关注,这是自比特币诞生以来官方层面拟正式推出的数字货币。

世界主要国家对数字货币一直持比较矛盾的心理,既希望数字货币等区块链催生互联网创新的红利,又期待政府能够对相关领域进行有效监管。但以去中心化及分布式为特征的比特币暴露了区块链对当代互联网生态重构所带来的巨大监管压力,数字货币究竟何去何从?这一问题不仅关系数字货币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区块链其他应用的前景。

不少评论对央行数字货币给予高度评价,甚至有人认为这是革命性的举措,这些都有其内在的道理,但如果从央行数字货币目前所披露的信息来看,央行数字货币更多的具有象征意义,而非实际意义。

央行数字货币并不属于区块链

社会高度关注央行数字货币,重要原因在于近年来社会关于区块链的重视。比特币属于典型的区块链,虽然未能得到世界主要国家的认可,但比特币已经运行多年,而且比特币价格大多数时间在6000美元以上,高点曾经达到2万美元左右,预示比特币为代表的区块链所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在此背景下,不少评论从区块链视角去解读央行数字货币,这难免有偏性,毕竟央行数字货币并非区块链,这是央行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的本质区别。通过与比特币进行比较,有助于更客观理解央行数字货币。

从货币形式看,央行数字货币更类似于电子货币。比特币等非官方数字货币引入去中心化及共识机制,这与现有主权信用货币体系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不仅改变了集中化的运行机制,而且推动了货币流通的模式转变。然而,央行数字货币虽然引入加密等区块链技术,但集中化管理模式并未改变,相关运行模式更类似当前的电子货币,与电子货币存在差异的是发行主体不同,在此技术上加入了过程变量等相关要素,构成了可溯源的基本特征。如果对当前电子货币的发行做一些升级,纳入过程要素,那么电子货币也可具备形成类似央行数字货币的功能。

您已阅读24%(781字),剩余76%(242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