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

中国通胀“虚火”对逆周期调节政策影响有限

周茂华:央行逆周期调节在保持总量适度增长,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前提下,更多采取结构性政策工具与改革手段,提升政策效率。

数据显示,10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3.8%,环比增长0.9%,均超市场预期;并且近期数据显示,近期禽肉、鸡蛋等替代品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上涨等。但扣除食品与能源的核心CPI同比增长1.5%,连续12个月处于“1”时代。10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6%。如何看待通胀,对中国逆周期调节政策有何影响?

中国通胀为何“虚”?

首先,单品价格上涨推动。从CPI同比的结构看,本轮通胀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带动,10月份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101.3%,影响CPI上涨约2.43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总涨幅的近三分之二;牛肉、羊肉、鸡肉、鸭肉与鸡蛋价格涨幅在12.3%-21.4%之间,这五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41个百分点;而同期果蔬、交通与通信、汽柴油等价格同比回落。本轮中国猪肉价格上涨,主要受猪瘟疫情与周期等因素叠加影响,由于生猪存在6-8个月的养殖周期,以及中国猪肉消费比重高,短期通胀仍存在一定压力。

这种受单个商品推升的通胀与全面物价持续上涨存在明显区别。只要其他消费品供给充足,猪肉供给政策及时跟进,市场预期稳定,物价整体可控。

其次,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萎缩。10月份中国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1.6%,较前值扩大0.4个百分点,主要受企业生产需求边际放缓、大宗商品价格同比下降、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导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走低。从上下游价格传导看,上游企业工业品削价去库存,下游终端商品价格缺乏持续走高动力。文章预计未来2-3季度PPI同比仍处于收缩区域。

您已阅读23%(661字),剩余77%(2179字)包含更多重要信息,订阅以继续探索完整内容,并享受更多专属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FT中文网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
设置字号×
最小
较小
默认
较大
最大
分享×